分清淋巴瘤分类对症下药 淋巴瘤可治愈

发布时间: 2012-09-23
罗荣城 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学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 罗荣城教授

 近来,陈凯歌最新电影《搜索》的热播,使得淋巴癌也成了热门词,很多人都想知道淋巴癌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有哪些分类,到底在现代有没有治愈的可能,带着这些问题,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罗荣城教授。

  淋巴瘤无早、中、晚之分 只有低、中、高位之说

 “淋巴瘤的分期没有早、中、晚之分,只有低、中、高位之说。”罗荣城教授如是说。淋巴瘤不是一种局部的病,而是一种全身的病。淋巴瘤治疗最怕的是治疗无反应,治疗出现反弹。罗荣城教授给我们举了一个反弹的病例: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播罗京不行患了淋巴瘤,他的预后指标Ki67高达70%~80%,这种分子分型预后很不好,他经过骨髓移植后刚开始疗效很好,但没多久病情就出现了反弹,就是因为反弹,才导致了罗京出现无法挽回的地步。

 罗荣城教授还介绍了淋巴瘤分位的几个主要高危的指标:病理分型、分子分型、肿瘤病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治疗的反应、结外器官是否侵犯、年龄和肿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等。罗荣城教授称,如果淋巴瘤出现上面多个指标就是高危型淋巴瘤,越高危就越难治疗。反之,出现越少,就可能是低危型淋巴瘤,预后越好。另外,60岁以上的人得淋巴瘤是比较高危的淋巴瘤。

  淋巴瘤可治愈 但不同类型治愈率不同

 罗荣城教授特别指出,淋巴瘤可治愈。但是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愈率不同:

 1.霍奇金淋巴瘤(HD):淋巴细胞为主型最好,5年生存率可高达90%;淋巴细胞削减型最差,5年生存率低于30%;Ⅰ、Ⅱ期5年生存率大于90%;IV期5年生存率31.9%;有症状者较无症状者预后为差,儿童及老年较中青年差,女性治疗优于男性,有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减少、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情况者预后较差。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理类型较重要,弥漫型淋巴细胞分化好者,6年生存率61%,弥漫型淋巴细胞分化差者,6年生存率42%;淋巴母细胞型,4年生存率30%。

 淋巴癌治愈率和生存时间除了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外,还与PS评分、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治疗策略和支持治疗强度密切相关。总的来说,进展期的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以全身化疗为主,5年生存率可达30%~85%不等。

  淋巴瘤化疗和生物化疗效果可达到最好

 因为淋巴瘤发病原因多样,发病部位也多样,所以淋巴瘤的治疗也是一个多样化的选择过程。需要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一般来说,化疗或生物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生物化疗模式是淋巴瘤的首选方法。罗荣城教授介绍,肿瘤的生物治疗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产生靶向性很强的物质来取得抗肿瘤效应。恶性淋巴瘤常用的生物靶向药物有利妥昔单抗、阿伦单抗、沙利度胺等等。

 罗荣城教授还特别举了一个病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日前用的最广泛最成功的是利妥昔单抗。在CD20阳性表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淋巴瘤、弥漫大B淋巴瘤等非霍奇金淋巴瘤,传统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能明显提高总缓解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较之传统的方法优点有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疗效好。

 传统的放化疗治疗方式除了破坏肿瘤细胞,还会损伤身体中的健康组织。比如利妥昔单抗只特异性针对CD20阳性的不正常的B 细胞,对正常的淋巴细胞无明显杀伤能力,所以对病人的机体打击较小,但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靶向药物只有针对某个靶点才能起效,例如利妥昔单抗只能用于CD20阳性的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T细胞来源的细胞不能使用这种靶向药物。二是治疗作用具有单一性。因为人体有一个错综复杂的信号传导的网络,阻滞了某一个信号位点,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激活另外一条通路传递信息,出现脱靶现象导致治疗失败,所以靶向药物耐药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也屡出不穷,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三是某些靶向药物尤其特异性的副作用,最新发现利妥昔单抗可以重新激活病人体内的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所以在用这种药物之前要检测患者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并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治疗。而且因为许多靶向药物使用时间比较短,治理相关副作用仍不是很十分清楚,仍需要时间去验证。

 罗荣城教授称,正是因为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手术往往不是淋巴瘤治疗的首选治疗,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尤其是对于那些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许多需要注意。罗主任还提醒那些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术后也应根据不同细胞分型或分子分型来选择化疗、放疗、生物化疗等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也要重视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以防复发,还要密切随访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及时给予干预,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

 罗荣城教授最后指出,对于CD20阴性的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就没办法发挥作用,仍需要采用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生物靶向药物也并非没有副作用,利妥昔单抗发生的最严重的毒性反应的概率仍有10%,不容忽视。另外,生物制剂大多价格较昂贵,这也限制了生物制剂的普及应用。

  本文受访专家简介:

 我国著名临床肿瘤学专家,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主席,广东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肿瘤学医教研及医院管理工作。

  医疗特长:

 主要从事临床肿瘤学医、教、研工作,在肿瘤生物与免疫治疗、化疗、放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微创治疗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是我国肿瘤生物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循证医学模式的积极倡导者和开拓者,在肿瘤生物治疗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诊疗和生物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