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腹痛、月经痛,谁能忍受?布洛芬、必理通、阿司匹林,吃哪种更止痛?
止痛用药,经验之谈会误事
疼痛的煎熬可使人寝食不安,苦不堪言,严重的疼痛还可产生“真是痛得要命”的痛性休克。面对痛苦,你也许会说:“痛?就止痛呗。这么多止痛药总能对付过去。止不了痛?多吃点,吃上几种,总会有效的。”
然而事情并不简单。疼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常见症状,它的性质、部位在疾病的诊断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剧烈的头痛,可发生于脑血管意外病变(尤当伴有喷射状呕吐时,更应警惕);剧烈的呕吐、腹痛、腹胀可以发生于急性 胃肠穿孔的急腹症;不典型的心绞痛可以仅表现为上腹痛、牙齿痛。
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当疼痛的诊断未明时,切忌滥用止痛药,当疼痛持续存在和加剧时,你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就诊医生,而不是陷入你的经验之谈,一味加量服用止痛药。
明明白白药的“心”
即使明确了疼痛的病因,你还得明明白白了解各种止痛药的适应症以及它们的副作用,有的放矢,选好止痛药,在药到病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下面将一些常用的止痛药分类介绍如下:
解热镇痛药 这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等广泛疗效,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强度不及吗啡类镇痛药。主要用于发热头痛、风湿性疾病及牙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常见的慢性钝痛,效果良好,即使长期使用也无耐受性和成瘾性,但其对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如胃肠痉挛痛、肾绞痛、胆绞痛等无效。
本类药物琳琅满目,大家接触较多的有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等。
阿司匹林 是我们最常与之打交道的。此类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我曾在本刊2001年第8期上半月版详细讲述过。在此不再赘述。
乙酰氨基酚(包括我们常接触到的必理通、百服宁类、泰诺林等解热镇痛药) 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镇痛作用和抗风湿作用较阿司匹林弱。它的优点是对胃肠道刺激小,对凝血机制亦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治疗上更适合于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但若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肝肾损害。由于它可以通过胎盘,应注意考虑孕妇应用后可能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氨基比林 不良反应小,无胃肠刺激,可作为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的另一个代替药。但有极少数服用者会出现致命的粒细胞缺乏症,因此当连续应用一周时,必须检查血常规以了解粒细胞的数量。用药期间出现咽喉肿痛症状,往往是粒细胞缺乏致感染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做提高粒细胞的相应处理。
布洛芬和芬必得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效果,与阿司匹林相似。对胃肠道副作用亦小,尤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痛,也可用于轻至中度的一般性疼痛。
本类药中抗风湿、止痛、消炎、解热作用更显著的,双氯芬酸可算是其中一种。它的制品有扶他林和奥湿克,具有药效强、不良反应轻、应用剂量小、个体差异小的特点,目前已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痛以及手术创伤痛。
强效镇痛药 一般的解热镇痛药对于一些强烈的疼痛,比如创伤、手术、烧伤、晚期癌肿痛等剧痛,往往效果欠佳,因此,需要更强的镇痛药——大脑中枢性镇痛药。吗啡是此类药物的代表,具有强烈的镇痛、镇静作用,但由于易耐受和成瘾,已受限于《麻醉药品管理》条例。
现在广泛应用的曲马多、奇曼丁类药,其作用于中枢神经与疼痛相关的受体,具有较强的止痛效果,虽没有吗啡类药那样易耐受和成瘾,但仍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和依赖性,及有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副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应用。
强效镇痛药由于强烈的止痛效果,在没有明确疼痛的病因诊断前切莫乱用,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治。
内脏平滑肌解痉止痛药 此类药物通过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而发挥止痛作用,对胆绞痛、肾绞痛、胃肠痉挛疼痛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最常用的药物就是阿托品和普鲁本辛了,它们主要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强烈蠕动或痉挛,从而缓解胃肠道绞痛。对于输尿管和膀胱逼尿肌,它们也有解痉作用,但对胆管的解痉作用却相对较弱。此类药物主要应用于内脏绞痛中的胃肠绞痛、肾绞痛,而对胆绞痛常需合用其他镇痛药,如强效镇痛药才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由于此类内脏平滑肌解痉止痛药还能兴奋瞳孔括约肌,使瞳孔散大,眼压升高,因此禁用于青光眼患者。此类药对膀胱逼尿肌有松弛作用,可引起急性尿潴留,因此亦禁用于前列腺肥大者,老年人使用尤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