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琳:环境污染或是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发布时间: 2013-03-12
廖美琳 主任医师上海市胸科医院

2013年3月8日,第十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广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肿瘤专家共同探讨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此次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教授兼首席专家廖美琳教授接受了家庭医生在线的专访,她指出:环境污染或是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第十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教授兼首席专家廖美琳主任

  雾霾天气戴口罩:难受!多数口罩作用不大

2012年入冬以来,中国大地上备受瞩目的关键词是:雾霾天气和PM2.5爆表。以呼吸道为“桥梁”的PM2.5和肺癌,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廖美琳主任遗憾地表示:“我们一直关注着PM2.5。‘空气污染’这个概念早已被提出,但因空气的流动性特质使得这个概念一直未被证实。但肺科医生都有个共识,当空气颗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时会直接进入机体肺泡。空气中若含有重金属、废气、感染细菌等致癌因子,便会随细微颗粒(PM2.5)进入肺泡引起病变。”

廖美琳主任透露,“我们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400多位40岁以上的医护人员在体检时发现10例肿瘤,其中大部分为女性,当中7-8位已证实为肺癌(腺癌)。同样在华中医院,也发现几例肿瘤,暂时还未确定是否开刀。”廖美琳主任指出,“这些患者不抽烟、无家族史、不接触致癌因子,我们怀疑这是因为城市空气污染导致的。”廖美琳主任补充说,但这些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才能拿出具体的数据证明,这些研究正在做。

为应对雾霾天气,众多市民戴上防护口罩,有些好看的卡通口罩,甚至只用普通布料制成。这些口罩有多大用处?廖美琳主任笑着说,“PM2.5非一般口罩能解决,真正有些作用的防护口罩,不透气,戴着太难受!”她呼吁:要改善PM2.5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肺癌治疗要把握时机 太早也不好

现在国际上公认的用低剂量螺旋CT来筛查早期肺癌非常有效,为什么要强调低剂量呢?廖美琳主任指出,主张用低剂量CT,并非说低剂量比高剂量CT好,而是从减少辐射考虑。美国一项数据显示,CT检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3%。事实证明,CT检查能发现大约1公分的小病灶。

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肺癌?廖美琳主任介绍,如果持续咳嗽一个月以上、并有刺激性的呛痰,则应警惕为肺癌早期症状。不过,一般患者都无早期症状,CT检查才是更安全的发现手段。40岁以上、抽烟者、接触致癌因子、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属于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CT筛查。

对于许多患者关心的“肺癌是否越早治疗越好”的问题,廖美琳主任强调:“肺癌从早期(发现不到1公分的病灶)发展到中期的过程有多久,因人而异,有的2年,有的5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虽然现在提倡肺癌越早治疗越好,但病灶过小,医生可能会‘找不着’,也‘除不掉。’”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