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 王芳军教授
从一百多年前伦琴发现X线起,X线就被用于疾病诊治。到现在,X线设备发生了巨大变化,辐射剂量也减少了很多。尽管如此,但人们仍然对X线检查(或放射检查)谈虎色变。X线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王芳军教授来解答这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王芳军教授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先明确哪些检查要用到X线。其实,除了平常所说的“X线检查”——包括透视和照片之外,还包括CT检查和DSA。下面分别谈谈各种X线检查的辐射情况。
X光片辐射损害微乎其微
科学研究表明,能对人体造成明显损害的X线剂量为500-1000毫戈瑞(毫戈瑞为X线的吸收剂量单位),而正规医院为患者进行胸部X线拍片的辐射剂量却相当微小。目前大型医院所广泛使用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即人们常称的DR),它不但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且辐射小,比普通X光机受照量减少50%以上,其X线辐射对人体损害微乎其微。因此大可不必过于担心拍摄X光片所产生的辐射。
胸透辐射量比X光片就大得多了。据王芳军主任介绍,一次胸透大致相当于十几个胸片,因此X线照片已经取代透视成为胸部检查的首选方法。当拍片后还难于作出明确诊断时,可考虑再进行透视(能转动体位多方向观察),从而作为X线照片的补充。
DSA辐射剂量最大
CT也是一种X线成像装置,同样也具有X线辐射损害,而且其辐射比X光照片要大得多。从大体上说,一次腹部或盆腔CT扫描给患者施加的有效剂量约为10mSv, 相当于几百次次胸片正位检查的受照剂量。但具体而言,CT检查辐射跟CT设备、拍摄部位、使用防护材料都有关联,文献报道的数值也有出入。放射科医生和设备制造商一直在共同努力减少CT检查的辐射剂量,如今的辐射剂量比以往有了明显下降。一般而言,在一次照射中,受检者体表剂量还远达不到引起确定性效应损伤所需的剂量,因此大众也不要对CT检查过于恐慌。但王芳军教授告诫:“无特别需要,不要进行CT检查。毕竟接受辐射是越少越好。”
DSA是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它是在DSA机监视下介入诊疗操作,通常是既有透视,又有多辐X线照片,如果医生技术水平及设备性能较差,均可能使其成为在所有涉及X线的检查中辐射最大的,累积辐射时间往往超过100秒。但这并不意味着DSA诊疗就一定会产生辐射伤害,也不意味着要避免DSA介入诊疗操作,事实上各大医院介入诊疗已经广泛开展,国内外因此而造成辐射伤害的报道却极为罕见,因此,如果疾病对身体的损害超过了DSA的损害,也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而拒绝接受DSA介入诊疗。
王芳军教授总结说,由于X线的特性,不可否认其对正常人体组织可能产生损害,但它又是解决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能重其“害”而舍其“利”。医患双方应加强沟通和信任,共同发挥X线检查对疾病的作用。
--------------------------------------------------------------------------------------------------------
专家简介:
王芳军,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原籍湖南衡南,1962年8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放射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和介入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与介入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等杂志编委。198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1999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闭塞性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1999年作为主要成员之一成功组建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影像专业委员会,迄今为止已主办1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大会、5次省级学术会议及再教育学习班,主编《论文集》及《学习班讲义》,在本学科确立了一定的学术地位。
从事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一线工作28年,将介入放射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对周围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股骨头坏死以及不孕症等疑难病症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对骨关节及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有较深的造诣。引进开展了多项医疗新技术,填补了本单位的空白,如: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血管内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放术、胆道内支架置放术、下腔静脉阻塞再通及成形术、经股动脉皮下药盒埋植术、脾部分栓塞术、CT介导下囊肿穿刺术、脓肿引流术、病灶活检术等等。特别是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双向溶栓术”在省内和国内交流,引起国内同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