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曙光:从“疾病治疗”向“疾病管理”迈进

发布时间: 2013-04-21
林曙光 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名誉院长林曙光教授

大会主席林曙光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南方心血管领域的大规模、高水平、国际化学术盛会,南方会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历经15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中国以及东南亚心血管病学术交流的品牌会议。大会主席林曙光教授一路见证着南方会的发展壮大,感慨良多。

感触: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了学术会议水平的提高

林曙光教授表示,南方会之所以能够取得不断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国际心血管研讨会,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也很难想象在边陲的南方城市可以召开一个规模如此盛大的学术交流会议。毕竟在以前,筹备一个两三百人的会议已算得上是难事了。而如今,随着人们的踊跃参与,会议的规模也日益扩大起来。”林曙光教授回忆道,早在1982年,他远赴美国参加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在整个可容纳一万多人的会场中,他遗憾地发现只有两个中国学者。“当时我们就发誓,我们一定要举办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国际学术会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也逐渐具备开办国际会议的条件了,当年的誓言终于成为现实了。”

另外,我国的医学科学家在国家的关怀下,获得出国培训以及参与国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林曙光教授告诉我们,今天,在许多医学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方面,我国的医学专家已经可以在国际会议的舞台上与外国的医学家同台探讨了。

  特色:设有面向基层医生的专场课题

“目前,我们正在探讨如何把最新、最有用科学知识以最快的速度,最广泛地向人们传递。”林曙光教授强调,当前医学以加速度的发展,科学知识的传播和转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我们希望把之前创造的经验传递给大家,为广大临床心血管医生搭建一个交流学术、传播信息、展示成果的良好平台,更要将国际最新的学术进展及经验传递到我国,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共融的学术氛围,共同提高临床水平。”

林曙光教授介绍,南方会有一个明显的特色——设有面向基层医生的专场课题,如病例讨论、示教、辩论等等。因为来参会的医生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医生,是基层或者是从事心血管专业还不太久的医生,设立这些专题可以使这部分医生学到更多指导临床实践的内容,充分发挥了纽带的传递作用。同时,南方会也很注重媒体的宣传,及时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公众。

  主题:从“疾病治疗”向“疾病管理”迈进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从疾病治疗到疾病管理。“针对目前医疗的现状,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提倡这种总体的观念。”林曙光教授指出,心血管病并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对心血管患者的治疗,要有整体观,一定要注重全身脏器的健康。另外,心血管病并不是单指某个心脏组织的疾病。“比如说心律失常,是整个心脏都有毛病而导致的。所以治疗心律失常要注意血栓等其他因素,要综合考虑。”林曙光教授补充,在患者接受治疗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复发的情况,并且要防止复发的现象。

林曙光教授告诉我们,疾病的管理是包括预防、生活方式等等非药物的措施。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向病人宣传这种概念。要让病人意识到疾病治疗不能仅仅依赖药物。“改变生活方式、调节心情是疾病治疗效果中占据70%的决定因素,而药品治疗仅是起到30%的作用。”林曙光教授表示。

  医患:是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在医学和健康领域,无论是医生,还是公众在所知和所做存在巨大鸿沟。”这是林曙光教授在南方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观点。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纠纷层出不穷。患者对医生的不满,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林曙光教授强调,医生跟患者不应该存在鸿沟,其实医患双方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大家的共同敌人就是病魔。因此医生与患者只有紧密地依附在一起才能战胜病魔。患者要高度地信任医生,医生要高度地尊重病人,“战友”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对抗病魔,打好每一场“仗”。

林曙光教授指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中国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一直没有改善,随着老百姓对治疗的要求日益提高,老百姓错误地把矛盾指向了医生,导致鸿沟的形成。“这条巨大的鸿沟,必将是影响13亿人民身体健康的巨大障碍。”林曙光教授强调,实际上,中国大多数医生是在超负荷工作,希望民众能尊重医生们的劳动价值,同时,医生也必须自律,提高自身的素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