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崇呼吁角膜捐献:留一份光明给后代和亲人

发布时间: 2013-05-22
王智崇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最新的统计,每年有4000---5000例来自全国各地的角膜病盲人需要通过角膜移植复明,但中心库存角膜每年只能满足400-500例角膜移植手术,仅占需求量的十分之一。5月22日,由国内最专业的健康网站——家庭医生在线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建的眼科频道正式上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专科王智崇教授在会上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说,受到渠道和捐献者回报制度的限制,我国眼角膜捐献非常稀少。王智崇教授呼吁我国民众捐献眼角膜给自己的后代和亲人:“留一份光明给后代和亲人。”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专科 王智崇教授

若使用国外眼角膜 费用并不昂贵

我国虽已建立眼库多年,但却一直“有库无眼”,名存实亡。我国膜捐献之难,缘在信仰、渠道和回报制度。

我国受“尸体保全”的信仰影响,大部分人死后不愿捐献器官,包括眼角膜。但我国对眼角膜移植需求却是极其之大。为此,王智崇教授呼吁我国民众捐献眼角膜给自己的后代和亲人:“留一份光明给后代和亲人。”他设想的模式是,捐献的眼角膜之一用来供给其它病人,而另一只则保全给他的后代和亲人。“如同献血,捐献者的后代可免费移植眼角膜。”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仰已不再是阻碍眼角膜捐献的主要因素,王智崇教授表示捐献渠道和回报制度才是现今最难的问题。国内器官捐献主张“免费”,阻挡了众多人捐献的意愿。国外器官捐献有补偿,加上观念的开放,所以国外眼角膜存量是巨大的。王智崇教授建议有关部门,开放从国外(例如美国斯里兰卡)移用角膜的渠道,这样既能解决国内对眼角膜移植的需求,而且费用并不高。

大部分移植眼角膜无法终身受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技术已不是问题,但目前仍有两大问题未能解决:第一,角膜移植存在体内免疫排斥;第二,很多角膜移植后无排斥反应,却出现功能丧失。另外,我国由于眼角膜存量少,因此免疫、年龄等因素也成了影响眼角膜成功移植的障碍。王智崇教授表示,眼角膜从供体中摘除是如同经历一场灾难,通常会衰老;移植异体后会继续衰老。这些因素都导致角膜移植后即使受到维护,其寿命也不长。“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移植角膜都无法终身受用。”王智崇教授表示,未来的目标则是可随时更换无用的移植角膜。角膜移植可再次进行,但就目前同种异体的移植方式而言,第二次移植的免疫排斥的可能性会比第一次高。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