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尿床别“等等看” 不及时治疗或终身患病

发布时间: 2013-07-25
蒋小云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采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蒋小云教授

8岁的玲玲从小尿床,妈妈以为等她长大后就不会再尿床了,谁知道玲玲到现在仍然三天两头就尿床,一点都没有好转。

如果发现孩子尿床了,你会怎么做呢?认为孩子是调皮,晚上不肯起来拉尿而打骂他?认为孩子尿床是因为喝水太多了,晚餐后就不让他喝水?还是认为孩子尿床乃最正常不过的事了,像玲玲妈那样“等等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蒋小云提醒,孩子经常尿床或许是一种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蒋小云教授

仅1成小儿“尿床”能自愈

儿童遗尿症不及时治疗或会祸及终生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蒋小云介绍,儿童遗尿症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有些孩子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令晚上的尿量变大;个别患儿因觉醒障碍与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尿感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脑;也有些是膀胱功能障碍,本来小孩子的膀胱容量就比较小,夜间产生的尿与膀胱的容积不吻合,尿就无法储存;如果父母小时候患过遗尿症,那么孩子有70%的几率也会患有此症。

目前只有少数的遗尿症患儿家长,带着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蒋小云教授解释,这是由于家长对于儿童遗尿症的认识不多,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家长们总觉得“小孩子尿床不用治,长大后就好了”,但其实,儿童遗尿症每年的自我缓解率只有10%-15%,一味地“等等看”,可能会让患儿的病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甚至持续至成人,终身患病。

“对于儿童来说,尿床是仅此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创伤性事件。”蒋小云教授指出,长期尿床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患儿容易出现性格孤僻、内向、敏感,缺乏自信、害怕与人交往、容易焦虑、恐惧集体生活等心理疾病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打骂不能让孩子不“尿床”

寻找最佳治疗策略才能缓解遗尿症

一般而言,孩子在2岁以前已经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如果5岁以后,孩子晚上睡觉仍经常出现尿床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夜遗尿门诊接受治疗,明确病因,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有些孩子在还没有养成夜间控制排尿的习惯和能力时,一旦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或打骂。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蒋小云明确表示,责骂并不能杜绝孩子的尿床行为,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甚至让孩子每天晚上睡前总是提心再次尿床,最终导致遗尿经久不愈。

蒋小云教授表示,如果3-4岁的孩子仍有尿床行为,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进行膀胱训练,即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有尿感的时候先憋10-20分钟再排尿。

如果孩子已被确诊为遗尿症,除了药物治疗,家长也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手段配合治疗:①晚餐少喝汤水,睡前禁止喝饮料、牛奶豆浆等;②睡觉前要排光膀胱;③临睡前两小时避免进行过度兴奋的活动;④日常要有意识地进行膀胱训练。

蒋小云教授强调,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尿床,不要让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抱憾终身。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已设立了儿童遗尿症门诊,希望通过医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使遗尿症患儿早日摆脱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专家简介:

蒋小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一院优秀青年培养人才,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和肾脏专业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专业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童血液净化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山大学住院医师培训《儿科学》临床技能考核组组长、《中华儿科杂志》和《中华肾脏病杂志》的编委、《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特约编委。获中山大学、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临床医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特等奖优秀指导老师。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