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误诊率高 粪菌移植治疗IBD尚不成熟

发布时间: 2014-05-14
陈旻湖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性肠病几乎是没有国界的,很多国家的人都会患有此病,而且此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5月19日为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认识炎症性肠病这一疾病。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举办了宣传炎症性肠病的活动,副院长陈旻湖及消化内科主任曾志荣为广大媒体记者解答疑问。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从现场了解到,虽然炎症性肠病的患病率与其它消化系疾病患病率相比还算低,但是此病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对患者个人、家庭及医生都有很大影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陈旻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曾志荣

据统计,2010年的保守估计炎症性肠病病人为500万,美国占150万。事实上,这个数据源不止这么多。西方的患病率为10万分之200、300,而广东的炎症性肠病的新发病率10万分之3。陈旻湖教授表示,近几年,中山一院门诊的每年新看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约300人,目前在医院建档的病人有2000多人,而去年看门诊的人数接近4000人次,这其中包括随诊的病人。

患炎症性肠病有三因素 压力焦虑不增加发病率

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基因、机体的免疫失调和一些环境因素。

很有可能是一个或者更多的基因决定了炎症性肠病的萌芽,而环境中的一些因素是导致炎症性肠病发生的导火索,比如说病毒或者细菌,但这些环境因素不是必要的。不管具体是什么,这些因素都将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并且激发它们攻击外来性物质。也就是说它们激发了炎症反应。不幸的是,一旦患者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就会很难调控,不易被终止。所以炎症反应一直持续着,破坏胃肠道,从而产生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症状。

一些过去我们曾经认为能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因素如压力、焦虑或者是饮食等不会增加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此外,没有一种炎症性肠病是有传染性的,也就是说患者不可能把它传染给别人。

患炎症性肠病青壮年居多 儿童也会得此病

炎症性肠病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克罗恩病患者大多为年轻人,多在15岁-35岁之间,患者中男女比例相近。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平均来说,溃疡型结肠炎好发于35岁左右。陈旻湖院长表示青壮年患炎症性肠病居多,尤其是患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对来说年龄稍大,比克罗恩病人大10多岁,差不多40、50岁。

当陈旻湖院长被问及中山一院的门诊大概收多少个炎症性肠病的儿童病人时,他答道:“我们不能看,只能看大人,一般14岁以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才到我们这边来看。炎症性肠病儿童患者都是看儿科的,因为我们医院有专门的儿科团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炎症性肠病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肠道的炎症等导致食物吸收障碍,无法获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儿童患有炎症性肠病,相比正常人,他们的个子会比较矮小,体重会偏轻等,不过其智力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大热 仅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且没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治疗后复发的几率都非常高。粪菌移植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也是近期比较热门的治疗方法。

粪菌移植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正常肠道菌群。陈旻湖院长说:“粪菌移植只能用健康人群的,因为患者自己的微生态异常,所以用正常人的粪便的上清液,取那些细菌移植到患者体内。粪菌移植目前属于临床试验阶段,在美国及欧洲等地的医院有做。粪菌移植初步的临床研究,国内也有人在做,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大家都挺感兴趣的,但是还没有最终的结论。”

陈旻湖院长透露中山一院目前还没有开展粪菌移植这个研究,也不鼓励病人去做粪菌移植,因为它涉及到一个伦理的问题。目前粪菌移植还不成熟,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标准化,一个人的排泄物里究竟有没有一些有害的东西,比如寄生虫或一些其他的细菌。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治疗方法,应有标准的方法,把这些有害的检测到。就像输血,也需要一个的严格的检查。

陈旻湖院长表示粪菌移植的这种方向是值得探讨的,毕竟炎症性肠病没有一个好的治疗方法,不过像这种治疗维持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

炎症性肠病误诊率极高

曾志荣教授表示国内文献总结过去15年的诊断情况,结果发现溃疡性结肠炎误诊率100分之30几,克罗恩病误诊率100分之60几。之所以出现误诊,是因为此病与其他疾病的表象完全类似,加之有些医生经验不足,对这种病看的比较少。

在诊断炎症性肠病的时候需要综合性的诊断和排除性诊断,一般情况下,溃疡性结肠炎要排除肿瘤,如大肠癌,农村地区有些人会感染痢疾。克罗恩病应排除肠结核、白塞氏病、肠道淋巴瘤等。

预防炎症性肠病复发注意四点

炎症性肠病已经成为消化领域比较重要的一个疾病,对病人的家庭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预防炎症性肠病的复发呢?

1、病人需要好的依从性

炎症性肠病非常容易复发,没办法治愈,即使是控制后也是比较容易复发的。如果病人依从性比较好,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低。如果病人自己自作主张就把药停了,会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

2、加强自我管理

炎症性肠病属于慢性病,这个病不是一下就治好的,需要一个长期的随访。患者需要了解一些有关炎症性肠病的知识,加强自我管理,以免出现并发症的麻烦。

3选择大诊疗中心就医

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一定要去大的诊疗中心看病,病人还要定期看病,以便观察病情的走向。

4、随诊至少一年以上

曾志荣教授透露因为很多病人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感觉没有什么改善,于是又改去其他医院就诊,等到病情更重的时候再回来继续就诊,可惜的是此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一般而言,至少随诊一年才能确诊为炎症性肠病,因此病人要坚持定期随诊。

专家简介:

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擅长胃肠道疾病及肝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独特的见解。从事消化道内窥镜的诊断与治疗多年,对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肠道息肉、胆道结石的内镜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志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委兼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医疗特长:从事消化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食管反流病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