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上升 直肠指检有助早期发现

发布时间: 2014-09-24
邓艳红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随着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好,饮食与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大鱼大肉成为了现代人的饮食趋势,但是长期高脂肪饮食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反而造成了许多“富贵病”接踵而来,直肠癌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富贵病”。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那么直肠癌是怎么引起的?我们又该怎么预防直肠癌呢?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主任 (咨询专家),邓艳红主任提醒广大朋友,高脂肪摄入食物以及久坐等不良习惯易导致直肠癌,故我们应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多加锻炼身体,并定期做肠镜检查,可预防直肠癌的侵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主任

外因加内因共同作用诱发直肠癌

高脂肪摄入食物是导致直肠癌的原因之一

邓艳红主任 (咨询专家)谈到,所有肿瘤的发生都是由内因跟外因综合来起作用的,直肠癌从整个发病来说,跟进食的习惯有关,比如说摄入牛肉等肥腻,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跟久坐的生活习惯有关,以及20%的患者跟遗传因素有关。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是直肠癌的诱因。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使粪便中甲基胆蒽物质增多,可引起胆酸分泌增加,被肠道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不烃,这两种物质均为致癌物质。纤维素量减少,又使粪便通过肠道速度减慢,使这些致癌物质与肠结膜接触时间增加,而导致癌变机会增多。

基于直肠癌的发病因素,高发人群就有久坐办公室的白领,长期摄入高脂肪饮食的群体,有大肠息肉史以及直肠癌家族史的群体。邓艳红主任特别提醒到,这些高发人群应特别关注自己的大肠健康,改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做筛肠检查,可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便血”非痔疮或是直肠癌,警惕直肠癌的早点信号。

邓艳红主任 (咨询专家)谈到,“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直肠癌早期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多表现为腹泻或便秘,排便不尽感、大便进行性变细、大便带有粘液、大便带血、里急后重等,但是最明显的还是大便带血。

事实上,很多患者在早期都有便血的症状,但大多都被误认为是痔疮。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90%以上的人都会有痔疮,而且痔疮常见的症状也是便血。二是有些低位的直肠癌跟痔疮的便血差别不大,并且越低位的便血就跟痔疮就越像,普通的患者自己是鉴别不出的。邓艳红主任谈到,便血越红代表离肠外面越近,一般大便出血比厉害的是痔疮,直肠癌的表现则是大便表面带血。但是为了确诊,建议一旦出现“便血”,最好到医院请专科的医生检查一下,不一定要去做肠镜,可请专科的医生摸一下,七公分或者是六公分以内的范围医生是可以摸到的。早点发现直肠癌,早点做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才能高一些。

提前十年做肠镜可降低直肠癌发病率

每隔三到五年做一次肠镜可有效预防直肠癌

邓艳红主任告诉编者,我们国家直肠癌的发病率还在上升,但是欧美国家已经在下降,主要是因为欧美国家筛查做得好。在美国,五十岁以上的人要定期去做肠镜,五十岁开始筛查,做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检查出无异常,就隔三到五年再做一次。我们国家的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的要早,最集中的年龄段为40至59岁,所以建议提前十年做肠镜,40岁开始做第一次筛查,做完一次检查无异常,就隔三五年后做第二次。有过便血症状的患者做肠镜的年龄要再提前一些。

邓艳红主任提到,60%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过来的,息肉通常是比较小,一般都是从零点几公分开始的,所以要通过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国外的发病率下降,就是因为有做肠镜,一旦发现有息肉就会切掉,不给息肉恶变为癌的机会。所以定期做肠镜是有益处的,可以尽早确诊直肠癌,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专家提醒:大便常规检查是筛肠第一步,切勿放弃该项体检。

很多人在做体检的时候由于等待时间长或是刚好自身不方便而常常放弃做大便常规检查,但是大便常规检查实际上是很重要的。邓艳红主任特别强调,体检的时候大便常规检查是筛查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筛查手段,千万不可放弃做该项检查。虽然大便检查敏感性不是很高,但如果检测出结果是潜血阳性的话,就有可能患有肠息肉或痔疮等肠道疾病,从而需要进一步结合肠镜来检查有无异常。故此,大便常规检查可以筛选出一部分可能患病的群体来做肠镜,从而早点发现肠道疾病,好早做预防与治疗。

预防直肠癌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

专家支招:常用药阿司匹林也能预防直肠癌

邓艳红主任强调,预防直肠癌,饮食方面要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同时改变久坐的生活习惯;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提早做肠镜的检查。此外,常用药阿司匹林是可以预防直肠癌的。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由于癌症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使得癌细胞不能被免疫细胞识别,所以阿司匹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再加上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就可以起到预防癌症的效果。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很多肿瘤,其中预防结直肠癌是最突出的。它可以让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至少30%。有过便血经历的患者,吃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有肠息肉的患者,吃阿司匹林也可减少肠息肉向直肠癌恶化的机率。

专家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肿瘤内科 邓艳红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生物标记学组副组长、广州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青年沙龙专家成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10余年。2003年获内科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07-2008前往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和Fred Hutchison癌症研究中心访问学习,参与临床工作,制定病人治疗策略和多学科讨论。在诊治胃肠道肿瘤方面,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有效性中的应用。获主持参与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