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受关注 缺乏子女关爱易致抑郁和焦虑

发布时间: 2014-10-09
张璐璐 副主任医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表示,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口现象日益普遍。目前,中国的空巢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一半。专家推测,未来空巢老年人口的比例可能突破70%。面对庞大的数据,空巢老人的问题再次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难点问题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空巢老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治疗与预防?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璐璐。>>>


受访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璐璐

空巢老人为何常有心理疾病

缺乏子女关爱容易导致抑郁和焦虑

“造成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张璐璐主任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生理因素,“在人体正常的老化过程中,老年人体内的器官、系统功能退化,往往出现脑萎缩、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生理疾病,而这些生理疾病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生理因素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张璐璐主任表示,老年人对生活的动机和需求与其他年龄段的人士不一样。例如,大部分中年人对生活的需求表现为希望自己的事业得到他人的认可;而老年人的动机只是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怀。“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由于子女长期外出打工,这方面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种孤独感和被遗弃感。”张璐璐主任说,这种孤独感最容易使空巢老人产生抑郁、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若不及时干预,常常发展成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家人如何判断老人是否患心理疾病

老年人躯体化的症状表现更突出

心理疾病往往并不容易被人察觉,等到送院治疗时,可能病情已经加重。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作为子女,或身边的亲友,能通过哪些症状判断老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呢?“每个患者的症状都不一样,但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张璐璐主任解释,第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主观上情绪体验的改变。例如心情变差,觉得闷闷不乐,对于原来感兴趣的爱好,也没有动力去维持了,或者总觉得提不起精神,容易责怪自己,担心自己拖累了家人。

“除了情绪上的改变,还有一种是躯体化症状。”张璐璐主任说道,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老年人,他们特别容易出现躯体性焦虑——心理上的情绪投射到身体上,表现为身体不舒服的症状。例如,他们会突然觉得胸闷、心慌、肌肉针刺样的疼痛,手心冒汗,面部潮红或者感到坐立难安等等,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均无异常。“除此之外,患病的老年人也往往伴有睡眠障碍。”张璐璐主任说,相比起情绪上的改变,老年人躯体化的症状表现更突出。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心理疾病

培养兴趣爱好,找到精神寄托

生病就应该及时接受治疗,心理疾病也一样。“如果发现家里的老人出现情绪异常或总诉说躯体不适感,应及时带他到医院检查。”张璐璐主任表示,老年抑郁症、焦虑症,需要进行系统治疗。首先是系统的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抑郁、焦虑症状,缓解患者负性的情绪体验,改善患者睡眠。“对老年人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谨慎小心,根据患者的躯体状况,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有效治疗剂量。”张璐璐主任特别提醒,老年人属于用药的特殊群体之一。因此,用药时需观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除了进行药物治疗,还需要辅以系统的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医院的系统治疗,亲友的关心固然重要,可老年人自身心理的调整也同样不可忽略。”张璐璐主任表示,作为家人,需要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让老人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觉得家人还是需要他的,这样才能让他们的价值感得以体现。“老年人自身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社交圈子。”张璐璐主任说,老年人可以通过结交新朋友,培养兴趣爱好,使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托,真正做到放宽心,预防老年抑郁症和焦虑症。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