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提醒:看脸色知健康因人而异

发布时间: 2015-09-30
陈延 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陈延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林嬿钊

网上《看脸色吃饭》文章认为,面色发黄就要吃黄色和味甘的食物,脸色发白就要吃白色食物,面容虚胖可吃海米炒油菜等等。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专家认为,脸色确实能反映身体状况,但在进行食疗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不能盲目乱吃,而且,除了饮食,还应注意情绪、运动和睡眠等方面的调养。

说法@真相

说法一:面色黄需养脾,吃黄色、甘味食物

辨证:不完全正确,湿重也会面黄

根据五行对应之说,黄色与脾相对应,面色黄多与脾有关。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是因为脾胃气虚,营养气血不好;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是因为脾虚失运,湿邪内停;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应多吃黄色、甘味食物,如南瓜、红薯、玉米、香蕉、山药等。

专家点评:面色发黄确实跟脾有关,但不一定都是脾虚,湿气太重也会面色发黄。若是脾虚,可以吃一些甜味的食物,但如果是湿气太重的话,就不适合吃甜味的食物,而要吃一些去湿气的食物,如薏米、扁豆、冬瓜等。另外,如果是“阴黄”就要注意很有可能是黄疸,这就不是食疗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看医生。而且,皮肤黄也不一定都有问题,如果皮肤黄但是很有光泽的话,那就只是肤色的问题,不是身体出了状况。

说法二:面色赤需养心,吃红色、苦味食物

辨证:部分正确,要分具体情况

红色对应心,面色红多与心有关。心主血脉,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面部是血脉最为丰富的部位,所以心脏的盛衰都可以从脸色上看出来。可多吃红色、苦味的食物。另外,洗澡不要用太热的水,泡澡水位不要高于心脏,这些都会给心脏带来负担。

专家点评:脸色发红确实跟心有关,但是只跟心的运行功能有关,跟心脏的盛衰没有关系。如果脸长期红润有光泽,这就是健康的表现,而不是心的运行功能出了问题。如果是短期面色发红,这就是心火盛、气血旺。如果是实火吃苦味的食物比较有效,如是虚火就得吃红色的食物。

说法三:面色青需养肝,多吃黄绿色食物

辨证:有一定道理,但养肝重点在休息

青色与肝相对应,面色青多与肝有关。肝病导致血不养筋,也会导致面色青。肝主藏血、疏泄,能调节血液流量和全身气机。肝好则气血平和,面部血液运行充足,面色红润有光泽。应多吃黄绿色、酸味的食物,如菠菜、油菜、芹菜、橄榄、橘子等。

专家点评:面部发青的确与肝有关,肝病会导致血不能荣养面部以至于面色发青。面部发青常见于熬夜者或者长期心情抑郁者。这时候,养肝的重点就不在于吃什么,而是首先得保持良好的心情,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熬夜,因为晚上23点到1点是肝恢复的时间,如果这个时间点不睡的话,白天无论睡多久都补不回来。另外,可适当地吃一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晚期肝病的话,脸会成青黑色,这就需要看医生。

说法四:面色黑需养肾

辨证:不可胡乱吃,得看医生

黑色对应肾,面色发黑多与肾有关。肾主藏精,肾精充盈、肾气旺盛,五脏功能才能正常运行。面黑干焦耳齿槁,多数是肾精久耗;面色黑而黯淡,属于阳气不振;面色黑而目白,是肾气内伤;吐泻之后的面黑气喘,是脱阳的症状。应多吃黑色、咸味或腻滑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紫菜、海参等。

专家点评:如果脸是天生的黑,或者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而变黑的,就不是肾的问题。除了这两种情况,脸色变黑得特别注意了。这可能是尿毒症、肾功能衰弱等情况。这种情况不适合自己胡乱吃什么,需要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安排食谱。

说法五:面色白需养肺

辨证: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可能是贫血

白色对应肺,面色白多与肺有关。面色白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导致血脉空虚。应多吃白色、辛味的食物,如白萝卜、大蒜、雪梨、洋葱、生姜、白果等。

专家点评:一般面色苍白、身材瘦弱、容易感冒是肺气虚的表现,可以适当吃一些辛味的食物,比如大蒜、洋葱、生姜等,也可吃一些白果。但不是白色的食物都对肺有好处,像白萝卜、雪梨都是偏凉性的,肺气虚的人不适合吃。另外。贫血的人脸色也会苍白,应该适当吃一些补血补气的食物,比如红枣、芹菜、猪肝等。

知识@链接

食物颜色这样区分

红色食物主要包括西红柿、胡萝卜、大枣、枸杞、红辣椒等。在中医上,红色食物对应人体的心,有利于人体心血管循环的健康运行。在营养上,红色食物富含多种维生素、铁质和番茄红素,特别是番茄红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黄色食物一般包括小米、芒果、南瓜、黄豆、土豆、杨桃、花生等,黄色食物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等,能够保护肠道粘膜,保护脾胃。还有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等功效。

白色食物一般包括白萝卜、梨子、银耳、甘蔗、牛奶、百合、白芝麻等。在中医上,白色食物与肺部对应,偏重于益气行气,有利于肺部。

黑色食物主要包括黑米、黑木耳、黑芝麻、乌梅、黑枣、乌鸡、海带、香菇、紫菜、海参等,中医上有“黑色入肾”的说法,而且黑色食物大都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于肾脏有滋补的作用。

偏方@鉴定

偏方:面色苍白吃蜜汁花生枣

鉴定:可以使用,适合比较干燥的季节

红枣补气,花生衣活血,花生米滋润,蜂蜜补气,红枣100g,花生米100g,温水泡后放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蜂蜜20g,至汁液粘稠停火,也可用高压锅煮30分钟左右,蜂蜜可待花生米、红枣熟后入锅,综合功效使面色红润。

点评:红枣和蜂蜜都是补气的,和花生搭配,综合效果确实可以使面色红润。但是,此种食物的选用要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蜜汁和红枣都是比较滋润的食物,适合天气干燥的秋冬季节使用,天气湿润的春夏就不大适合,尽量少吃。此外花生热量较高,多吃易胖!频率不宜太多,一周两到三次为宜。

偏方:面容发黑吃栗子炖白菜

鉴定:熬夜者可用,其他情况未必适用

鸭滋阴补虚,栗子健脾补肾,白菜补阴润燥,用生栗子200g加鸭汤适量喂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200g,盐、味精少许,白菜熟后勾芡,综合功效能使面色恢复白皙明亮。

点评:首先要判断面容发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熬夜导致的脸色不佳则可以食用,但若是脸色发黑短期内无法恢复,则需向医生咨询,单靠栗子白菜不可行。

偏方:面容粗糙吃笋烧海参

鉴定:有一定功效,胶原蛋白不易吸收

海参滋阴养血,竹笋清内热,海参200g切长条,与鲜笋或水发笋100g切片同入锅,加瘦肉一起烙熟,加入盐、味精、酒,勾芡后食用,综合功效使皮肤细腻光润。

点评:面容粗糙的原因是营阴不足,肌肤缺少滋润所致,可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海参、花胶、银耳、猪皮等,对皮肤保持细腻有一定功效。但是胶原蛋白不容易吸收,要适当吃。

偏方:面容虚胖吃海米炒油菜

鉴定:没大作用,虚胖者应吃健脾食物

油菜利尿除湿,海米补肾阳,鸡汤补虚益气,油菜200g油炒后放入温水发透的海米500g,加适量鸡汤炒熟即可食用,综合功效使面部浮肿消退。

点评:海米的确可以补肾,但不主张虚胖者多吃。面容虚胖主要是由于脾虚,需要吃一些健脾的食物。脾虚又分为阳虚和气虚。面容虚胖者如果怕冷为阳虚,不怕冷则为气虚,如果阳虚可以适当吃一些温阳的食物,如姜,胡椒,辣椒等,气虚的话可以选择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党参、北芪等。

偏方:面容多皱吃什锦山药泥

鉴定:理论上可行,但效果因人而异

面容多皱一般是脾胃两虚。山药补脾益肾,核桃仁补肺益肾润燥健脑,红枣补气养血,鲜山药或马铃薯500g煮熟,去皮,压泥,再挤压成团饼状,上置核桃仁、红枣、山植、青梅等果粒,上蒸锅煮约10分钟,后浇上蜂蜜,综合功效使皮肤皱纹舒展,光滑润泽。

点评:面容多皱算不上是脾胃两虚,主要是阴血不足,跟面容粗糙类似,也是由于肌肤缺少滋润所致,可以吃一些补阴和滋润的食物,像山药、鱼肚、银耳等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因人而异,大家可以先尝试几次,如果有效可以适当吃一些。

专家@提点

看脸色知健康应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看脸色判断健康状况也应因人而异,如有些人脸色红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心脏运行出了问题,医学上有个词语叫“知常达变”,意为必须通过观察比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看脸色只是判断身体健康与否的一种方法,盲目推崇可能会造成错诊或误诊。

这样的脸色才健康

健康的脸色也不一定是要非常红润,应该是在原有肤色的基础上,略微泛着红润的光泽,而且整个人看上去气色很好,有精神。

不随便乱补

脸色发生改变的原因有很多种,有可能是情绪引发的短期改变,也有可能是身体机能产生的病症引起的。专家建议,如果在短期内通过食疗可以恢复脸色,身体的其他地方也没有不舒服的,就说明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如果短期内不能恢复,或者身体其他地方还有不适应的,这时最好咨询医生,不要自己盲目判断,以免加重病情,也不要一味讲究滋补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状况。

养生@技术活

除了脸,还会表现在其他地方

内脏不好一般不仅仅会表现在脸上,还会表现在其他部位。例如,肝出了问题,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眼涩、脾气不好等症状;如果肾不好,还会出现眼睛模糊、耳鸣、牙齿松动、腰疼、怕冷、性功能下降等症状;而脾胃出了问题,会伴随着消化不良、容易打嗝、大便异常等。如果是心火旺盛还会伴随着出现失眠多梦、口腔溃疡、口干舌燥等症状。

调养身体不一定要靠吃

大家一提到养身体,第一反应就是吃什么好。其实,吃只是调养身体的一个方面,并不是所有的身体状况都需要用吃来解决。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量的运动,这些都是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

可以去医院做个体质测试

单凭一些症状是很难判断自己是什么体质的,有必要的话,可以去医院做一个中医体质测试

体质测试表上有大约60道题目,题目涉及饮食、睡眠、生活习惯、运动状况、身体症状等各个方面,做完题目,医生根据答案和测试者的面部症状、精气神等对其作出评估。体质测试中的体质大致上分为9种,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淤血体质、气郁体质、湿热体质、特禀体质。医生会根据不同的体质给出相应的饮食和调节建议。

(本文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微信订阅号,微信号gdhtcm)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