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脊柱侧弯须及时干预 应该如何自查脊柱畸形

发布时间: 2016-05-25
蒋晖 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共有约300万脊柱侧弯患者,每年新发病例40-50万,其中而在广东省青少年脊柱侧弯畸形的患病率约为7‰左右,绝大部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弯。那么,对于青少年而言,如何对脊柱侧弯病情实现早查早治呢?在世界脊柱健康日来临之际,家庭医生在线特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副主任蒋晖副主任医师,请他分享青少年如何避免脊柱侧弯伤害的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副主任 蒋晖副主任医师

青春期脊柱侧弯患者需及时干预 否则更易加重病情

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也是脊柱侧弯的高发人群,而脊柱侧弯最多见于幼儿或者是青少年,这时候是脊柱的快速生长期,如果不及时对脊柱侧弯进行干预,侧弯角度会进一步加重,进而影响到患儿的胸廓和躯干的畸形,甚至会影响呼吸系统和肺部的发育。

蒋晖副主任向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表示:“对于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手术的倾向性就会更大一点,但如果脊柱侧弯严重的话,如果骨骼没有发育成熟,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当然如果脊柱畸形严重的话,也需要做一些手术治疗纠正畸形。”

Risser征-判断脊柱侧弯患者骨骼生长潜能的指标

那么,怎么知道骨骼是否还在发育呢?蒋晖副主任解释道,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若在6个月内身高无增加,月经初潮超过18~24个月,或者女性Risser征4度,男生4度以上,可以认为骨骼发育已经完成。

蒋晖副主任补充道,Risser征是用来衡量骨骼发育程度的指标。当骨骼开始发育时,可以在骨盆正位X线上看到髂骨翼外上缘出现软骨帽(Risser 1级),随后软骨帽在18~24个月中沿髂骨翼向内侧生长。骨骼成熟度按Risser征可分为0~5级,0级是软骨帽尚未出现,4级是软骨帽完全覆盖髂骨翼,5级是软骨帽与髂骨翼完全融合,意味着脊柱生长完成。

怎么才能判断出孩子是否有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在早期患者的大多并无背部疼痛不适,身体外观异常也不明显,多数是由父母在给孩子洗澡或者穿衣服较少时偶然发现,但更多情况可能会被忽视,影响了治疗时机。那么怎么样知道孩子是否有脊柱侧弯呢?蒋晖副主任与我们分享了一套自我检查的方法。

您或您的孩子可站立于镜子或有家人观察是否有以下情况:

1、是否一肩比另一肩高,衣服领口不正?

2、乳房是否对称?(青春期乳房发育的女孩,乳房高低、大小是否一致?)

3、是否一肩的肩脾骨比另一肩侧更凸出?

4、是否一侧臀部比另一侧高或突出?

5、手臂自然下垂,看双侧手臂与身体的间隙是否对称?

6、身体有无朝一侧倾斜现象?颈椎后放置一铅垂线,正常情况下经过臀裂?

7、Adams试验:两脚并拢, 身体前曲90度, 两手自然松垂, 手掌心接触双膝, 他人在后面检查肋骨处是否有隆起, 腰部是否不对称?

如果发现孩子具有以上一个或几个症状,请及时与脊柱专科医生联系。医生会在详细了解病史之后,会拍摄X 线片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像或必要的CT、MRI检查,进行确诊。

预防脊柱侧弯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姿势

那么,脊柱侧弯应该如何预防呢?蒋晖副主任表示,引发脊柱侧弯的病因多样,脊柱侧弯的种类也不同,对于结构性的或者器质性的脊柱侧弯,难以预防。而对于姿势性的脊柱侧弯确实有一些方法来预防:

首先,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姿势。蒋晖副主任表示,儿童、青少年为了较好保持脊柱的生理弧度应选择卧硬板床。同时,不宜长时间、长期趴着睡觉。

同时,应避免用单肩背书包,背单肩背对一侧的肩膀压力比较大,容易造成一边肩膀高一边肩膀低,甚至影响到脊柱的生长发育。

在乘公共汽车时,最好不要长时间趴在前椅靠背上打瞌睡。这样不仅危险,而且对脊柱的健康也很不利。

在坐椅子时最好坐椅子面的前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保持上半身坐直,不要侧歪着身体,以增加背部脊柱的侧压力。

另外,儿童及青少年应适当进行运动锻炼,蒋晖副主任表示,合理的运动与训练有助于矫正功能性脊柱侧弯,例如:姿势性脊柱侧凸和癔症性脊柱侧弯。加强项背肌及腰背肌锻炼,减少颈痛及腰背痛发生率。但在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脊柱损伤。

专家简介:

蒋晖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1997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2005年获博士学位,留学于加拿大UBC大学。

长期从事脊柱畸形研究与临床工作,曾多次赴美国西南大学TSRH医院、德国柏林Oblinhan医院、法国Strasberg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在青少年脊柱侧弯矫正领域经验丰富,迄今完成脊柱畸形矫正手术380余例,患者手术疗效满意。

现任国际AOspine脊柱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骨与关节发育畸形治疗与预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秘书;《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编辑。

主持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基金5项,院级课题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国家专利2项;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参译1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