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型抑郁”喜欢掩饰悲伤情绪 或计划自杀行为

发布时间: 2016-08-10
甘照宇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抑郁症是当下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很多人都觉得,抑郁症患者所表现的症状日常可发觉,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但有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却与之相反——他们在人前总是表现出乐观、开心的感觉,当独自一个人时,那些负面情绪就会全部涌出来。很多人将它称为“微笑型抑郁”。


甘照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大部分“微笑型抑郁”患者 属双相抑郁

“‘微笑型抑郁’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在医学上,并没有这样一种疾病。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群患者——虽是抑郁症患者,但表情上依旧面带笑容,即使谈起自己痛苦的体验,也能照样从容淡定。就犹如某著名的喜剧大师、憨豆先生的扮演者艾金森,他在观众面前永远是如此幽默,为大家带来欢乐,但他竟患上抑郁症,让大家都倍感意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表示,所谓的“微笑型抑郁”,也是老百姓常说的“皮笑肉不笑”——表情可以伪装,但内心真正的感受却无法伪装。而这种情况大都出现在双相抑郁的患者中——他们在一时间段里表现得比较兴奋、话多、情绪高涨等,但过一段时间就变得比较消极、低落、沮丧等;有时候,这两种表现会交织、重叠在一起,医学上称之双相障碍的混合状态。“微笑型抑郁”就属于双相障碍中的混合性抑郁状态,即躁狂的外表与抑郁的内心同时呈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

“双相障碍患者与单相抑郁患者的症状有很大区别——单相抑郁患者受到抑郁情绪困扰时,往往会表现出心情不好,不想说话,也不想与任何人交流,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而双相障碍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时,有时会通过疯狂购物、借酒消愁、放声大喊、暴饮暴食等方式来排解,。这也是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鉴别要点之一。

“微笑型抑郁” 或掩饰患者自杀行为

甘照宇副主任医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也有部分“微笑型抑郁”的患者可能想给自己身边的亲友一个假象,让家人放松警惕,从而为自己的自杀计划争取时间。

“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的演变一般先后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的生物学症状会得到改善,如:睡眠质量变好,胃口好转等等;第二阶段,患者的意志活动逐步恢复,开始对外界的事物提起兴趣,愿意与外界接触,开始与人交往;第三阶段,抑郁情绪得到逐步的改善,从生理到心理,实现逐步恢复。”

甘照宇副主任医师表示,第二阶段,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由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其意志活动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但他的抑郁情绪尚未得到改善,即自杀念头仍然存在。这时,随着意志活动的恢复,患者逐步具备计划、实施自杀的能力。因此,有部分“微笑型抑郁”患者会在这一时间轻易自杀成功。

治疗进展过快 当心“微笑型抑郁”

作为患者的家属,或医生,应该如何预防患者在病情演变的第二阶段自杀呢?,甘照宇副主任医师告诉本栏目记者说,“家属可从两大方面进行判断——第一,从药物的起效时间判断。例如,患者在服药两三天后,就表现出心情愉悦,且非常开朗,进展非常快,即实际情况远远超过了预期,很有可能是患者刻意伪装,家属应多加留心。”

“另一方面,可细心观察患者的日常举动,例如:对一向相处不来的亲友突然间态度变好,或莫名其妙地向周围的人交代后事等。”

甘照宇副主任医师表示,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的症状,亲友们以及医生们就应该多加留心和注意,以防患者出现自杀行为。

专家介绍

甘照宇

副主任医师。从医从教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双相障碍,一直致力于双相障碍早期诊断以及优化治疗的临床研究。曾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际多中心合作课题1项。参编国家统编教材5部、校级教材2部,为《性医学》教材的编委。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

专家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周四、周五下午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