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 年11月11日-13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办的“2016年广州消化疾病周”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就“放射性肠炎诊治”为主题接受了家庭医生的在线采访。他表示,任何治疗手段都是双刃剑,放射治疗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临近器官的非肿瘤组织产生过度的损伤,就有可能引起放射性肠炎。
王磊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
经过放射治疗,30%患者或出现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分为放射性小肠炎和放射性直肠炎,主要的原发疾病是盆腔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前列腺癌、妇科肿瘤、直肠癌等,放疗对这三类肿瘤的治疗效果都很好。然而,常规剂量的放射性治疗对盆腔脏器均可造成损伤,特别是末端小肠和直肠,它们所受到照射的剂量更大,出现损伤的风险概率就会更高。当发生在放疗后的急性肠道损伤,则称之为急性放射性肠炎;而超过三个月则称之为慢性放射性肠炎。
在临床上有30%的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肠道将出现慢性放射性损伤。如何避免在放疗过程中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呢?王磊教授表示,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精准的三维放疗,可以更加精准将放射剂量集中照射到病变组织,而对正常组织照射的剂量,尽可能减少,这是最重要的策略。
治疗放射性肠炎需处理好消化道出血。
便血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比较高的症状之一,80%的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都有顽固性的消化道出血症状。针对这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治疗策略。
首先,患者遇到大便有血时不必太过惊慌。王磊教授表示,很多病人偶尔少量的直肠出血,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面对便血应有正确的心态和客观的认识。倘若是少量的出血,坚持复查血色素水平,若没有出现贫血是完全不需要恐惧的。
其次,对放射性肠炎来讲,应尽量减少纤维素的摄入。王磊教授解释道,由于纤维素会增加粪便与肠粘膜的摩擦,加重病人的出血。因此,建议放射性肠炎的病人饮食中应尽量减少纤维素的摄入,建议以高热量、高蛋白质、低纤维素饮食为主,也可以通过将蔬菜水果榨汁来补充维生素营养。
另一方面,放射性肠炎的药物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药物保留灌肠实现止血、消炎、保持肠粘膜营养的方式。其次还可采用肠镜下的氩气刀进行电灼凝血,这也是常见的内镜治疗手段之一。
若通过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对消化道出血仍难以凑效,则可通过大便转流手术的办法,通过肠造口让大便不要经过已经受伤的直肠,让直肠粘膜休养并自我修复,是直肠止血的外科手段。当然,放射性治疗其他的并发症,如创面坏死,则还需要更加彻底的外科手术治疗,以达到控制病人症状的目的。
专家简介:
王磊,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行政副所长,结直肠外科三区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主任,主攻胃肠道肿瘤,擅长大肠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胰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炎性肠病、便秘、肛瘘、痔、肛裂等胃肠道良性疾病亦有深厚的研究。中华医学会内镜学会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员。在SCI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文章80余篇,多篇文章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及面上科研课题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