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也会患上双相障碍? 专家:儿童双相障碍误诊率更高

发布时间: 2017-03-29
贾艳滨 主任医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都说儿童无忧无虑,没有经济和生活上的烦恼,更别提精神压力了,因此不少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情感发育健康。然而,精神疾病的发生是无关年龄,同样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贾艳滨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双相障碍儿童患者是最不容易发现,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或学校恐惧症。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贾艳滨教授

儿童脾气坏警惕双相障碍

“因儿童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发育有所限制,语言表达能力低弱,不少双相障碍儿童患者会被误诊为学校恐惧症,甚至被误诊为抑郁症”,贾艳滨教授表示,大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II型的主要表现为抑郁发作,没有典型的躁狂发作。很多儿童患者,大部分是双相II型,因此更容易被误诊。

那么一般儿童有双相障碍会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呢?贾艳滨教授指出,儿童患者在情感表达的时候,在家长眼里就是孩子的脾气不好。儿童患者不会表现比较明显的躁狂,比如疯狂地购物、外出等。因此,医生在对儿童诊断时要非常认真,还要考虑儿童本身认知发展的特点,还要注意其父母、同学、老师对他的评价,综合以上情况再进行诊断。

双相障碍更青睐智商高的人?

可以发现,有很多知名人士患上双相障碍,比如海明威、玛丽莲梦露、丘吉尔、梵高等等。那么是不是证明双相障碍更青睐智商高的人,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天才病”?贾艳滨教授表示,双相障碍是一种“天才病”的说法是有的。很多作曲家患上双相障碍时,其躁狂发作时可以写出很多作品,抑郁发作时却一个作品都没有。这些都是有所联系的,情绪的变化会使得人的脑部神经递质的灵活性、变化性都会有所改变。

“而人的智商也是其中一部分,情商和智商是相辅相成的。当一个人的智力比较高,其情感表达会比较丰富,情感体验会更深刻,这时精神上就容易产生病变。比如用智力去理解正、异常,一般情况下,IQ70以下的属于不正常范围,IQ140也属于异常,其神经递质与一般人是有所区别的,思维反应速度比较快,其大脑机制也与常人不同。

父母应减少对孩子的控制欲望

此外,在中国式家庭里,父母对孩子大都是管理得很严格的,随着孩子的年龄渐渐增长,父母也逐步走向衰老。于是,当孩子的青春期碰上父母的更年期,一旦出现矛盾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了。贾艳滨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这两个年龄层的人都要适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一犯错,或是父母情绪不好,就会为宣泄情绪打孩子,其实,这种方法往往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父母要心平气和地问问自己,是否情绪反应过于激烈了,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等等。要知道,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方式是否正确。当孩子的独立意识正在形成时,父母也要适当地减少个人对孩子的控制欲望。”

专家简介: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行政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双相障碍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副主委;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副主委;广州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双相情感障碍专委会秘书;美国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会员。2002年-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在世界著名认知心理治疗之父Aaron T Beck教授指导下学习认知心理治疗。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焦虑,抑郁,双相障碍的临床治疗与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记忆与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的临床诊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专著《强迫症心理认知评估与治疗》,译著《自我催眠术-激活你的大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及中央高校相关抑郁症,双相障碍发病机制、认知功能与脑功能影像课题。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