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中山一院多学科合作创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7-04-07
张祥松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帕金森病是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硬、动作迟缓等症状的一种神经退行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7%,新发病人占就诊患者的20%-3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今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同时也是世界帕金森病200周年,中国帕金森病研究40周年,主题是“新”。自人们发现帕金森病200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帕金森病诊治的探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一套良好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和医学影像科多学科合作的帕金森病综合诊断治疗模式,使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有了新的进展。

诊断:核医学科加入 让帕金森病诊断更早更精确

帕金森病与大部分疾病一样,通过早期诊断和用药可延缓疾病的进展。然而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对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不敏感,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脑梗塞、抑郁症等其它疾病。这样一方面推迟了用药的时机,另一方面让不少的患者接受了不合适的治疗。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教授表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目前配备有PET显像设备及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的显像技术,可检测患者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极大提高了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准确性,减少了患者的误诊和误治。”

据了解,帕金森病可有10-20年的潜伏期,通过PET检查不仅有利于准确诊断早期帕金森病,还能在患者未出现运动症状时查出前驱期的帕金森病。据神经科ICU主任陈玲教授介绍道,“通常情况下,若潜伏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出现便秘、抑郁、嗅觉减退等症状或有帕金森病家族史而没有症状的人群,最好有轻微运动症状的患者可通过PET检查早期诊断出帕金森病。”康复科陈曦则表示,“及早检测出帕金森病,能通过康复锻炼的干预延缓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发生。游泳、瑜伽、交谊舞等运动都有助于帕金森病延缓病发。”

治疗:全麻手术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术中痛苦

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还是药物治疗。在用药方面,主要结合病情正确选择药物、合理搭配是关键,另外,还要兼顾药物副作用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据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参与了多项国内帕金森病综合管理和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课题,积极推广新药的应用。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对帕金森病也有重要意义。帕金森病早期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可良好控制症状,但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持续的缓解。部分患者在服药4~5年以后,会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出现药效持续时间缩短(剂末现象),或者出现手舞足蹈样肢体扭动(异动症)的表现,这些运动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可显著改善中晚期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同时可减少运动并发症。据了解,目前国际最新研究显示:发生运动并发症3年内进行DBS手术比3年后手术效果更好。

目前国内DBS手术电极植入都是在局麻下完成,患者在神志清醒并且停用药物状态下将电极植入脑部,这要忍受减少药量和手术操作带来的极大痛苦。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金龙教授表示,“如何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术中的舒适度是我们所追求的。在DBS手术电极植入过程中,需要患者在清醒状态中进行被动运动配合医生植入电极,使患者身心不适。”

如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外科和麻醉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国内首家开展全麻DBS手术的医院,该疗法不仅极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有效地保证手术疗效。麻醉科江楠副教授表示,“通过改革麻醉药物的使用以及精确的用量,使患者在全麻状态下也能进行电生理信号的记录,进而顺利进行手术。”同时多学科合作的DBS治疗模式有利于术前筛选合适的患者,术后制定最佳的药物和DBS刺激方案,更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是重要治疗手段 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语言、吞咽、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解决讲话不清、饮水呛咳、起步困难、平衡障碍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临床症状,及早配合专业的帕金森病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延长生活自理时限。

据了解,LSVT技术是目前唯一国际公认具有长期治疗效果的帕金森病专病康复治疗技术,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内较早开展专业帕金森病康复的专业机构,目前已经取得LSVT-big和LSVT-loud国际认证资格证书,前者重点是提高患者的讲话音量、调节语句中的节律,通过为期4周的系统训练最终改善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后者重点训练患者平衡、协调功能,通过4周的系统治疗最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另外,陈曦教授还表示,除了提供康复训练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也会为患者提供家居改善建议,力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