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趋年轻化,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让大众正确认识痛风危害,为基层百姓带来专业的痛风知识科普,医学界倡议每年4月20日为“全民关注痛风日”。
广东省30%人口血尿酸偏高 痛风患者达千万
高尿酸血症/痛风已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在广东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痛风的发病率为10%,广东省痛风病人已达千万,而其中七成患者为20岁-40岁的年轻人,疾病呈现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此外,广东地区血尿酸偏高人群约为30%,是痛风的3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介绍。据悉,90%的痛风为原发性痛风,20%-80%的痛风病人有家族遗传史,即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外,遗传基因是导致痛风的一个重要原因。遗传基因可能影响60%的尿酸变化,人体内基因的组成不同,痛风的发作概率也不一样。
高尿酸血症标准:男性血尿酸值>420umol/L、女性>360umol/L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一般经过两次空腹尿酸检查,男性大于420umol/L,女性大于360u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但往往由于高尿酸血症无明显临床症状,长期以来并未引起风湿免疫、内分泌及心血管等相关学科医生的足够重视。临床上仅有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当血尿酸浓度过高和(或)在酸性环境下,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在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组织,造成组织病理学改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和痛风石等。
痛风不痛≠不需要治疗
痛风是一种尿酸盐沉积的慢性病,早期的特点主要是急性炎症性关节炎间歇性发作。若血尿酸控制不佳,关节炎将会发作的更加频繁、严重,最后发展为痛风石、关节损伤、慢性痛风性关节病。长期降尿酸治疗是痛风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溶解尿酸盐结晶、减少痛风发作频率、减小痛风石。
古洁若教授指出,临床上经常会有这样的误区,不少患者认为痛风不痛就不需要继续用药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并且非常危险的。降尿酸的治疗需要将血尿酸值控制在300-360umol/L直至身体内的尿酸盐结晶全部溶解。“此外,我们呼吁痛风患者要学习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管理方式,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监控血尿酸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尿酸稳定。”古洁若教授指出,“在中山三院风湿免疫科的痛风病人中,有50%的痛风病人就拥有便捷的血尿酸自测仪,患者自我监管措施做得很好。”
古洁若呼吁:血尿酸一旦>540umol/L请立刻求助
古洁若教授强调,对待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应该要从早期风险人群、体检人群入手,提早控制干预尿酸偏高人群。避免风险人群在体检中已经发现尿酸偏高,却因为忽视或各种其它原因,错过最佳控制干预时间,而导致病情加重,最终发展为痛风石、关节损伤、慢性痛风性关节病。她呼吁,患者一旦发现血尿酸达到540umol/L,则应该立即就医,接受专业诊治。
痛风不是绝症 规范治疗可恢复健康
痛风并不是一个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不必“谈痛色变”“闻风丧胆”。古洁若教授介绍,“临床上不少症状较重的患者,在经过达标治疗手段干预下,在1-3年内的疗程后,可以做到重症转轻、轻症转无,甚至恢复健康。”
此外,古洁若教授透露,随着最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高危人群的基因监测、特殊人群的精准用药方面都提供了先进技术的加持,大大提高了精准预测机率以及减轻临床风险。
中山三院联合6家基层单位举办痛风门诊 让你我远离痛风!
在2018年4月20日“全民关注痛风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分院、花都区人民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东莞茶山医院六家单位,共同开展“防治痛风、刻不容缓”——高尿酸血症/痛风义诊及健康讲座活动,同时在地级县级启动七个痛风门诊。
期待通过门诊能够开展高尿酸血症/痛风的疾病筛查,计划对患者每年至少展开4次面对面随访,每月至少开展1次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并通过义诊、患教及持之以恒的学术研究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以及大众对高尿酸血症的重视,早日筛查血尿酸,早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