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对于大家而言,曾经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但是这种恶性肿瘤曾经夺走了许多名人的生命,如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在《情深深雨濛濛》中饰演方瑜的女演员李钰、台湾歌手阿桑、日本演员高仓健……淋巴瘤也逐渐走进人民的视野。
可能很多人认为,淋巴瘤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而事实上,淋巴瘤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那么,淋巴瘤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呢?家庭医生在线特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李文瑜主任医师,让我们一同走进淋巴瘤,了解淋巴瘤。
如何及早发现淋巴瘤?淋巴结肿大是最直观的表现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淋巴组织分部于人体全身的各个部位(除指甲与头发),因此淋巴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李文瑜主任医师表示,淋巴瘤最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如果浅表淋巴结肿大,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位置摸到肿块,就要当心是淋巴瘤。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摸到有淋巴结肿大就一定是淋巴瘤。李文瑜主任医师解释道,有时反应性增生、结核病等情况也能导致淋巴结肿大。如果是淋巴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摸起来比较大和圆,直径在1cm以上,硬度与鼻子的硬度相似,没有疼痛感的。而良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摸起来表较小、比较软、伴有疼痛感。因此,摸到淋巴结肿大既不要过分担心,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
出现这些症状也要留个心眼 或与淋巴瘤有关
但是,淋巴瘤是一种“神出鬼没”的恶性肿瘤,它并不单单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当淋巴瘤侵犯到不同脏器或组织有可能引起不同的表现:
当淋巴瘤侵犯深部的淋巴结,常因咳嗽、气促、不能平卧,做胸部CT提示纵隔肿物、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者因腹痛、行腹部CT可见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另外,如果发生系统性病变,如咳嗽咳痰,肺部发现占位病变,有时除了是肺癌外,有部分是淋巴瘤;嗳气、返酸、胃部不适,除了是胃癌,也可以是淋巴瘤;腹痛、解黑便,CT发现肠壁增厚,也要高度怀疑淋巴瘤。
还有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如果已排除了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考虑淋巴瘤。
还可能出现一些皮肤疾病,例如不明原因的皮肤搔痒,可能是霍奇金淋巴瘤的伴随症状。皮下结节、不能治愈的皮肤溃疡,需行相关的活检明确是否为淋巴瘤。
总的来说,淋巴瘤是一种“神出鬼没”的恶性肿瘤,表现更是千变万化。但淋巴瘤目前没有很好的筛查手段,主要通过身体的症状来提示。因此,李文瑜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市民,一旦身体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在常规检查正常的情况下多留个心眼,当心是淋巴瘤在作怪。
哪些人容易得淋巴瘤?专家建议远离这些危险因素
那么,哪些因素是淋巴瘤的高危因素呢?李文瑜主任医师表示,目前淋巴瘤的具体病因并不明确,但是与这些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淋巴瘤是一种“老年病”,常见于50-60岁的人群,男性患者居多。但是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其次,淋巴瘤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一方面,如今的环境过于干净,使免疫系统缺乏锻炼,另一方面,长期接触如室内装修后的甲醛、环境中的辐射等,有可能增加淋巴瘤发生的风险。
再有,淋巴瘤的发生与饮食作息也密不可分。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压力过大、熬夜等都会增加罹患淋巴瘤的风险。
另外,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推进,确认淋巴瘤的发生与某些感染密不可分。李文瑜主任医师介绍,常见的EB病毒感染与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HP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生有相关性。这部分因感染引起的淋巴瘤在持续用药杀灭病毒或细菌后,淋巴瘤的病情也会得到缓解。
李文瑜主任医师表示,总的来说,淋巴瘤的发生与自身的免疫能力有重要的关系,预防淋巴瘤应该注意增强抵抗力:注意健康饮食,多吃高纤维食物;注意日常戒律,保证睡眠;积极调节心理情绪,缓解压力;定期做好体检等。
淋巴瘤该怎么治疗?免疫疗法或成为主流
淋巴瘤目前有哪些治疗手段?目前以化疗、靶向药物为主,部分患者会用到放疗、抗感染治疗等。另外,随着免疫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PD1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也逐步得到发展。李文瑜主任医师认为,淋巴瘤是一种免疫系统的问题,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未来将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
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正规的治疗后,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愈率可达60%,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能达到70%。因此,淋巴瘤患者一定要充满信心,积极接受治疗,做到早诊早治,从而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
另外,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对淋巴瘤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评测,出院后也会对患者病情进行长期管理。还设立病友会,分享抗癌经验,让淋巴瘤患者更好地走出社会。
在世界淋巴瘤日来临之际,为了提高公众对淋巴瘤的认识,9月19日下午1时至5时,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越秀区惠福西路123号)将举行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届时将有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淋巴瘤科举办的义诊、讲座活动,诚邀各位民众参与。
专家简介:
李文瑜,博士,主任医师,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血液协会会员;广州市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常委、秘书长。具有20多年的淋巴瘤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对淋巴瘤常见病、疑难病及少见病的诊治及预后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基础与临床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诊治水平具国内领先,开展多种新技术如二代测序判断预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省级项目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