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肝癌长在血管胆管“夹缝”里 中山三院专家用这项微创技术巧妙去除

发布时间: 2018-11-29
李凯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六旬老人肝癌长在血管胆管“夹缝”里

63岁的杨阿姨,半年前CT体检时发现肝内有一个鸡蛋稍小的肿瘤。虽然肿瘤体积不大,但是位置却很“刁钻”,夹在了多条血管以及肝管之间。“肿瘤临近肝左静脉、肝右静脉,压迫下腔静脉,包绕肝中静脉,紧贴门静脉左支和右支起始部,紧贴肝动脉左支和右支起始部,紧贴左肝管及右肝管起始部。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位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介入科主任李凯教授介绍。


如何为杨阿姨治疗的难题,摆在了眼前。若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来处理,那么被夹在血管肝管中间的肿瘤,该如何顺利切除?李凯主任指出,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出血,且如此“刁钻”的位置,更是难以完全切除干净,术后肿瘤复发的概率也非常高。此外,患者术后需较长时间恢复,手术留下的疤痕大而明显。

射频+微波 双针消融“秒杀”刁钻癌灶

经过多学科会诊,中山三院专家团队考虑杨阿姨的肿瘤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胆管细胞类型的肝癌,最终决定进行在超声引导下的消融治疗。

融,有”针尖高温“秒杀”癌细胞”之称是在现代医学影像引导下进行的介入治疗,精准定位后,把消融针放到肿瘤里面去,针尖瞬间高温加热,对整个肿瘤完全灭活的效果比较好。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消融定位准确,可对肿瘤细胞直接消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院与患者的青睐,治疗范围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据悉,在肝癌治疗领域,微波消融以及射频消融开展较为成熟。

“微波消融的功率较射频消融大,对肿瘤细胞杀灭更彻底。而射频消融虽功率小,但定位更为精准,控制更准备。在杨阿姨的手术过程中,我们将二者结合,既保证了肿瘤细胞更彻底的杀灭,也可更精准控制边界,避免对血管,左、右肝管的误伤。”李凯主任指出,“此外,为保证肝管的安全,术中我们还特别为它实施降温。”

消融治疗尤其适合3厘米以下小肝癌

李凯主任介绍,消融治疗在国内外开展已有30余年,医生将牙签粗细的针具穿刺进入肿瘤内部,针前端发热造成肿瘤坏死,达到根除肿瘤的目的。此技术适用于单病灶在直径5厘米以下或3个病灶以内的多病灶肝癌、其中最大癌灶不超过3厘米的小肝癌,可达到和手术切除相同的治疗效果,疗效非常确切,且该手术中仅需要经皮肤进行穿刺,伤口微小、正常肝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1%以下,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以起床活动,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


据介绍,中山三院超声科在国内较早开展消融治疗肝癌。今年11月16日,在“针尖上的艺术-影像引导肿瘤微波消融青年论坛优秀病例分享赛”全国总决赛上,李凯主任医师代表团队汇报的病例在比赛中也夺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