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对于吃始终是满怀热情。要吃得开心、吃得健康,胃部的健康就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所有的食物最终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胃就是其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尤其是在当代人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胃部健康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促进国内外消化领域的学术交流,同时让我国的基层临床医生紧跟国际步伐,了解最新消化领域的学术资讯,3月30日,在“2019年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年会暨第十四届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指南研讨会”中,拜耳公司携手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协会共同举办“揭秘UEG-消化道疾病新进展论坛” 暨项目启动仪式,国内著名消化领域专家共聚,进行了精彩专题演讲及内容分享。家庭医生在线就当下群众比较关注的胃部健康话题,对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沙卫红教授、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盛剑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行政副主任陈胜良教授三位消化界专家进行了独家专访。
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沙卫红教授
胃癌发现早预后好 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筛查
据了解,欧洲胃肠疾病周(UEGW)自1992年第一次召开至今已有27年,在大会上,世界各地的胃肠疾病专家会展示最新的诊疗理念、研究报告、临床案例,将UEGW的精彩议题引入国内,通过视频和专家解读的方式分享给基层医生。
本次论坛启动会的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沙卫红教授指出,此届的亮点主要慢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是消化科比较常见的良性疾病,但是她呼吁希望更多的医生与人群更多地关注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 。早期的消化肿瘤如果早期发现治疗预后好,早期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5%,但是如果发展到晚期再进行干预的话五年生存率就不到20%。
胃癌是常见消化道肿瘤,早期无明显体征,上腹部可出现压痛、饱满、紧张感及触及包块。进展期胃癌常常出现上腹部的持续性剧烈疼痛、浮肿及明显消瘦等症状。内镜检查是筛查胃癌的主要手段,但因为电子胃镜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不少人大多都感到恐惧。沙卫红教授提醒,一般人群不需要特地进行胃镜的筛查,但是40岁以上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胃癌家庭史、癌前病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偏高盐、腌制类食品)的人群则需要进行定期的胃肠镜检查。平时体检抽血的时候,肿瘤指标异常或者提示胃有萎缩表现,就需要进行内镜筛查。
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盛剑秋教授
幽门螺杆菌感染,离胃癌有多远?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虽然不等于胃癌,但是它与胃癌却有着密切的关系。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盛剑秋教授指出,胃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其中,Hp作为胃癌的致癌原是明确、可控的,因此,对于Hp的防治也引起了消化学术界的重视。如果能够将Hp的感染及时控制,对于胃癌的防治工作也是具有重大意义。
在体检的时候,Hp是常检的项目之一,不少人都检出Hp阳性。那么这个时候需要怎么办呢?盛剑秋教授表示,根据日本的《京都共识》,如果检查出Hp阳性都需要根除。我国在2017年共识里,如果Hp阳性合并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糜烂都需要进行根治,而14岁以下的儿童不主张进行Hp的常规检查。
目前,对于Hp的治疗已经相对成熟,采用四联疗法—— PPI(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连续用药14天,可对Hp进行根治。临床上,不少患者对于铋剂出现副作用,比如恶心、腹泻、黑便、口苦。盛剑秋教授指出,服用铋剂后出现的相关副作用都是正常的药物反应,如果患者可以耐受还是推荐使用,可以增加Hp的根治率会提高。目前也有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以铝碳酸镁片(达喜)替换铋剂,与含铋剂的根治率相当,且副作用明显减低。此方案目前还在全国多中心进行相关临床试验,若疗效得到进一步明确,未来可能会替代铋剂。
但是,Hp治疗后,并不会终身免疫,还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在生活习惯上还是需要注意。
Hp的感染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地区、年龄、饮食、卫生习惯等等,有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感染的几率会越大,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居住在发达地区的人们感染率会相对低一点。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卫生意识的提高,Hp的感染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于Hp的预防,目前相关的疫苗还在研发当中,在生活上,人们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卫生习惯来预防:
1、文明用餐:Hp大多是经口传播,因此在多人用餐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公筷,食用过的碗筷清洗后要注意消毒,同时也应该定期更换餐具。此外,对于婴儿的喂养上也应该注意避免口对口喂养。
2、饮食卫生:餐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少吃生肉、生鱼,尽量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等等。
3、注意水源:曾经有相关的调查研究,就不同饮用水源的人群感染Hp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以井水、河水为饮用水源的人群感染的几率较高,而以纯净水为日常主要饮用水的人群感染的几率最低。因此,在饮用水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避免井水、河水,有条件的话可以选用纯净水作为主要的饮用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行政副主任 陈胜良教授
反酸、烧心警惕胃食管反流
当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不少人养成了饮食不规律、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的习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胃就容易出现问题,有的人可能就是时不时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反酸、烧心,但是并没有到胃痛得很厉害的程度,所以一时间也并没有多么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行政副主任陈胜良教授指出,反酸、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一定要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干预的话,容易引起是食管黏膜伤害,并发食管炎,还可能引起食管狭窄、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腺癌、贲门癌得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此外,也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呼吸道症状,比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甚至喉癌。
因此,如果出现胃食管反流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按需服用相应药物。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的药物主要包括抑制胃酸类药物、中和胃酸类药物、抑制反流类药物。情况严重的话,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陈胜良教授提醒,胃食管反流病也有不少患者出现不典型症状比如胸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咳嗽、吞咽不适等等,临床上应该注意与心脏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颈椎病鉴别。
胃食管反流病其实对于压力大的都市人群来说还是比较多见,陈胜良教授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注意预防:
1、控制情绪:焦虑、恐惧的情绪会引起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导致反流增加;
2、控制饮食: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吃饭规律,避免过度饥饿或者过饱,咖啡、浓茶、过度甜辣食物以及香烟的摄入需要控制。
3、控制体重:肥胖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反流的症状,因此应该注意控制体重。
此外,平时注意避免腹部受冷、剧烈环境变化,以及活动的时候也应该避免弯腰负重。
现代人生活紧张、工作繁忙是常态,那么日常我们应该如何“养胃”呢?专家建议,首先要定时吃饭,保证一日三餐,不要多吃也不要漏吃;其次,未到吃饭时间如果觉得饥饿,可以吃一些苏打饼干,这对于抑制胃酸有一定的帮助;一旦出现胃痛,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胃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