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AR“实时导航”为手术刀引路,医生精准取出巨大肝脏肿瘤

发布时间: 2019-05-25
方驰华 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手术室里,医生戴着特制眼镜,患者病变的肝脏以3D影像呈现在眼前,同时,三维可视化肝脏模型“叠加其上”,通过部位隐藏、缩放、旋转、移动等操作,实现对手术的“实时实景导航”……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完成了国际首例三维可视化、ICG分子荧光联合增强现实技术(AR)导航下的3D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以该手术为例,5月25日,在首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上,大会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教授,与数百位参会者探讨分享了数字智能化在肝胆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首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在穗举办

以人工智能、影像组学、三维可视化、 3D 打印、虚拟现实、分子荧光成像、多模态图像实时手术导航等为代表的技术,开启了数字智能化诊疗的新时代。

5月24日-26日,首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此次会议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联合广东省数字医学临床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

会议围绕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发展中的前沿研究及热点话题,邀请国内外院士、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近百场精彩的主题演讲,全球数百名医学专家、学者齐聚羊城,共享“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盛宴。

会上,方驰华教授表示,“从经验性诊断到智能化诊断,从经验手术到多模态融合图像导航手术,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可视化、术前评估、手术规划、手术实时指导、青年医师的训练和培养等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给患者带来的,则是更加微创、精准、安全和高效的诊治方式。”

医生“走进”患者肝脏精准切除肿瘤

来自广东佛山的患者苏先生就是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的直接受益者之一。50多岁正值壮年的他,在珠江医院肝胆一科被确诊为肝脏恶性肿瘤。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体积较大,而且临近和压迫重要的肝中静脉需要在切除左半肝的同时切除肝中静脉。

然而,大面积的肝切除,患者是否会出现肝功能衰竭、胆汁瘘等严重并发症?肝中静脉作为肝脏的三根主要回流血管之一,一旦切除会不会导致右半肝的功能障碍,导致右前叶肝脏淤血?这些问题对于病人术后的长期生存和康复来说都及其重要。

根据病变部位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方驰华教授团队发现患者肝脏右前叶静脉侧枝丰富;同时虚拟肝切除手术,计算剩余残肝体积,发现剩余肝脏体积足以满足患者术后肝功能需要,于是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规划。

术中,方驰华教授带领团队在患者腹部开几个小孔,利用3D腹腔镜放大的视野、ICG分子荧光影像显示肿瘤的范围,和增强现实技术导航手术,精准完整地切除了病变肝组织。据文献查新,这是国际首例三维可视化、ICG分子荧光联合增强现实技术手术导航下的3D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苏先生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地行走并进食流质食物。

自主开发3D腹腔镜增强现实导航系统

“以往,手术医师仅通过二维的CT影像和经验来确定肿瘤位置和肝内血管的位置,这是不够精确的,有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后,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手术过程中,还需要认真地反复对照三维可视化图像,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偏差。”方驰华教授表示,而在复杂的肝脏肿瘤手术中,医生对于肝内脉管系统和肿瘤解剖信息快速、清晰判断非常关键。

能不能让“导航”更即时、更直观?方驰华教授团队联合医工理等多个专业的团队,在“十三五”国家数字化诊疗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等的资助下,通过技术攻关,开发出3D腹腔镜增强现实导航系统。

“有了增强现实导航系统,患者术前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与3D腹腔镜手术视野中的真实肝脏可以在同一个视野中融合,医生就有了‘走进’肝脏内部的全新视角。”方驰华教授解释,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对三维可视化图像进行隐藏、缩放、旋转、移动等各种操作,“透视”肝脏内部复杂血管系统,实时地“预判”肝脏深面的血管,更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手术的安全性由此大大地提高。

从二维到三维,从术前导航到术中、术后的全过程“保驾护航”,不断发展的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未来还将持续推动疾病诊疗更加微创精准,推动诊疗思路、模式更加科学完善,为更广大的患者造福。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