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让93岁婆婆食不下咽 显微血管减压术助老人重获健康

发布时间: 2019-08-10
杨超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当面对疼痛时,人类总显得很脆弱,平时不小心的磕碰就会让我们叫苦不迭,更不要提针扎、刀割般的疼痛了。然而当患上了三叉神经痛,这种疼痛就会时不时的发作,患者往往痛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如何区分是“牙疼”还是“三叉神经痛”

大约一年前,93岁的方婆婆在喝水、吃饭的时候,时不时出现右侧面部的疼痛,疼痛时像被针扎一样,持续十余秒后便自行缓解。

起初婆婆和家人以为是牙疼的老毛病发作了,但经过一定的口腔治疗,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并且半年内发作频率逐渐增高,由原来的的几天发作一次发展到一天几十次,持续时间也由数秒变为了数十秒,疼痛感觉由针扎感变为刀割感,此时的婆婆吃饭、走路、说话都会疼痛,三个小时都痛的喝不下一碗粥,整个人消瘦了10公斤。

后来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时,医生诊断其为“三叉神经痛”,婆婆这才知道了一年来疼痛的真正原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杨超教授表示,三叉神经痛常表现为面部的发作性疼痛,在临床上被误诊为牙疼的情况也比较多见,虽然两者在疼痛部位上有交叉,但也存在着疼痛发作的区别。一般牙疼是持续性疼痛,短时间内不会消失,而三叉神经痛则是脉冲性的疼痛,一般疼痛发作数十秒到一两分钟后会自行缓解,过段时间疼痛又会再次发作。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好婆婆三叉神经痛

由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婆婆在医生的推荐下来到了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经过专家一系列的评估和讨论,排除了手术禁忌症后,杨超教授为她开展了“右侧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麻醉清醒,婆婆即刻感觉疼痛的消失,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饮食也回归了正常,顺利的康复出院。


杨超教授为方婆婆开展手术

据了解,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的开颅手术。说起开颅手术,很多人可能会担心手术的安全性,但它其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治本之法。杨超教授介绍,显微血管减压术只需要在耳后做一个五、六公分左右的切皮,然后在颅骨开一个指甲大小的孔洞,利用显微镜观察,并将垫片植入在血管和受摩擦的神经之间,从而避免神经摩擦而引发的电刺激。这种手术方法造成的创伤小,见效快,能从病理上根治三叉神经痛。


患者术后创口愈合

虽然显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效果显著,但也有着一定的禁忌症。该手术需要从耳后乳突的位置打孔,如果患者的气房比较发达,则可能需要打开气房,术后再用骨蜡修复填充,而这一过程有可能导致气房空间的缩小,影响声音接收的共振能力,有时会造成患者的听力下降。所以如果患者发病侧的对侧耳朵没有听力或是听力不佳,则不太适合该手术。

此外,治疗三叉神经痛还有一些伽马刀、射频以及球囊压迫等方法,但相比于显微血管减压术,此类方法主要是通过破坏神经功能,麻痹远端的感觉来消除疼痛感,并没有得到病理的修复,很多患者往往会出现面麻、疱疹以及咀嚼功能下降等并发症;另外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复发率较低,十年内复发率只有8%,而这类疗法的复发几率要高出很多,很多患者可能需要反复治疗。因此,这类疗法只是三叉神经痛的治标之法。

控制血压有利于预防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就好比电线,当电线长期受到摩擦胶皮损坏后,就会出现异常放电,对电路造成破坏,三叉神经痛的原理也是如此,如果血管长期摩擦三叉神经,也会引起大脑受到电刺激,从而产生疼痛。

杨超教授提醒道,三叉神经痛的发病跟血管的摩擦有着直接联系,积极的预防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能够减少血管对神经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三叉神经痛。同时,三叉神经痛发作时也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造成血压的不稳定,有些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也需要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