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关节炎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据统计,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其中1.9亿患骨关节炎,超过1650万人患类风湿关节炎。在亚洲,每6个人中就有1人患上关节炎这种头号致残疾病。有关资料显示,关节炎在我国的总发病率约为13%,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戴冽教授提醒,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关节在“求救”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有无关节炎呢?戴冽教授介绍,首先可以根据关节有无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来进行判断。“红”是指关节急性炎症时会出现皮肤发红。“肿”是指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关节肿胀。“热”是指正常人的关节摸起来是凉的,如果关节部位摸起来是热的甚至发烫,那么就证明关节有炎症存在。“痛”是关节炎的最主要表现,多在活动时出现,有些疾病可在休息时出现,炎症明显时外力压迫疼痛加剧。“功能障碍”是指关节肿痛或结构破坏导致活动受限。
戴冽教授指出,常见的关节炎有四种,分别是: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这四种关节炎各有不同的特点。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者,因此被称作“中老年人致残杀手”。骨关节炎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负重关节。通常表现为上下楼梯、蹲起时感觉膝盖疼痛不适,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膝盖感觉发僵。随病情加重,患者可能会有平地走路疼痛,甚至关节变形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常见表现是双手指、腕、肘、膝、踝、足部关节对称性疼痛,常伴有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感,未经规范治疗常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80%发病于35-50岁的中青年,女性多见,因此是“中青年女性致残杀手”。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脊柱,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是“青年男性致残杀手”。主要表现为夜间及早晨起床时腰痛,也可出现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炎,未经治疗出现脊柱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多有家族史,90%以上患者HLA-B27阳性。
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后尿酸盐晶体在关节沉积诱发关节炎,疼痛剧烈、红肿明显,初期可自然消退。间断发作,如不治疗转化为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后则变成持续性疼痛。除引起关节畸形外,痛风还可以引起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痛风现已成为常见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和老年女性。
戴冽教授提醒,关节炎种类繁多,一般人通常难以准确辨别,因此出现关节疼痛和病变时建议用手机拍下当时关节情况,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让医生为您提供专业的治疗建议,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保护关节小贴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关节呢?戴冽教授表示,保护关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关节的过度使用。长时间的站立、步行、上下楼梯、登山等活动都会过度使用膝关节。尤其是在登山活动中下山时,全身的重量完全压在一侧膝关节上,关节承受的压力是正常站立时的数倍。
2、避免体重超重。肥胖和体型粗壮的人体重大,势必增加关节负重,所以超重时需要控制饮食且适当运动锻炼以减轻体重。
3、避免关节受寒着凉。关节受寒会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血管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关节得不到良好的营养,也会容易引发骨关节炎。
4、适当补充钙剂。人体钙含量不足时,容易造成骨质疏松、支撑关节的肌肉力量也会减退,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9年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当天上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专科专家团队,将在院本部门诊大楼一楼大厅(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举行义诊。届时将免费为大家解答关节炎相关问题,提供免费的指尖尿酸和血压测量,并有科普书籍限量赠送,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参加!
义诊活动信息
义诊时间: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上午9:00-10:30
义诊地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本部门诊大楼一楼大厅(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
义诊专家:风湿免疫科戴冽教授、郑东辉副教授、韦秀宁主治医师、梁锦坚主治医师、李谦华主治医师、马剑达医师、彭丽琴医师、邹瑶瑶医师、荆俊医师等。
活动形式:风湿免疫科专家现场义诊,解答关节炎相关问题,提供免费的指尖尿酸和血压测量,并有科普书籍限量赠送。
专家简介
戴冽,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山大学医科教学督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1990年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成人斯蒂尔病、复发性多软骨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血管炎、风湿性多肌痛以及原因不明发热等各种疑难危重病的诊治。
目前任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风湿免疫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委员会高尿酸与痛风专家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风湿免疫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广东医学》编委,《中华风湿病学杂志》通讯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4项)、教育部高校博士点等二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发表 SCI 论著 5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3篇,最高影响因子12.5分),国内发表论文 16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