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房颤的药物有哪些?症状缓解后可以停药吗?

发布时间: 2019-12-21
梁少兰 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出现心跳频率不规则,可能会对心脏健康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引起心脏的病变,所以,房颤的治疗还是非常有必要。对于不愿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少兰指出,“通过药物治疗虽不能治愈房颤,但可以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的并发症,且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药。”

治疗房颤的药物有哪些?

药物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是通过控制心室率来控制房颤。在临床中,治疗房颤的药物种类也很多,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1、β受体阻滞剂

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是比较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

如地尔硫卓,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

如临床上常用的地高辛和西地兰,是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

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5、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高龄,尤其年龄≥大于75岁;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一般需要坚持抗凝治疗。

“临床上会使用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对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梁少兰提醒,无论是抗凝药物还是控制心室率的药物,药物都有适应症和禁忌症,用药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

房颤患者可以停药吗?

在大多数人眼中,是药三分毒,一旦症状得以缓解,许多人会自行停用药物。但对于房颤患者来说,这种行为并不提倡。梁少兰解释说,房颤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心室率以及抗凝治疗,还有转律的药物,但药物并不能治愈房颤,房颤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药。

如果房颤患者通过手术,如射频消融手术,外科手术等治疗,转复窦性心律,对于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可以适时停用。而对于CHADS-VAS评分男性大于等于2分,女性大于等于3分的患者,由于这部分患者存在栓塞高风险,国际治疗指南上目前建议维持抗凝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