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脑卒中的患者做头颅CT有什么用处?

发布时间: 2020-04-24
邱金华 主任医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脑供血动脉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根据缺血的范围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接下来就请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邱金华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发表一下看法。

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都有哪些表现?

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有以下表现: 超级急性表现有对侧肢体麻木、无力、单眼黑蒙、吞咽困难等; 急性期表现有偏瘫、偏盲、失语、感觉障碍,常有意识障碍。 急性期发作最好在4个半小时内治疗,超过4个半小时后需介入治疗。急性脑卒中一般都是缺血性的卒中,脑卒中 24小时之内的叫超级急性的,1到3天的叫急性期。

脑卒中的患者做头颅CT的作用是什么?

脑卒中患者做头颅CT的作用是判断病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做头颅CT的目的就是排除出血,假设脑出血排除了就考虑是脑梗塞,如果是脑梗塞可用r-tpa来治疗,效果是世界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另外,脑卒中患者做头颅CT还能看出病人出血的吸收情况,判断是否有脑疝、恶性水肿等。

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初期就应该做头颅CT检查,在准确的判断病情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黄金时间,可以通过静脉溶栓疏通血管,若超过黄金时间就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对血管进行开通,使血流重新得到灌注,脑供血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就能够改善,如果超过介入和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则要采用内科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抗栓治疗和营养脑细胞治疗等,对于瘫痪的肢体还可以进行神经功能的康复训练,通过针灸理疗等方法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