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是肿瘤科常见肿瘤疾病之一,一般是指发生在脑垂体的肿瘤,临床上对于垂体瘤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很清楚,多数人认为与激素紊乱、家族遗传和基因突变等原因都关系。垂体瘤的诊断需要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相结合,生活中很多一提到垂体肿瘤,就认为是绝症,产生恐慌心理,不利于后期的治疗。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垂体瘤认识,针对垂体瘤的定义和分类,特邀请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文世宏主任为我们一一解读。
什么是垂体瘤?
垂体瘤是垂体的前叶、后叶和残留的颅咽管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其中,垂体是人体的一个正常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分泌激素调节人体的正常结构以及功能,同时分泌其他激素来调节身体其他功能。垂体瘤属于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10%,多发生在青壮年。
垂体瘤有哪些分类?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非功能性垂体瘤。其中,功能性垂体瘤根据分泌的激素的不同,可以分为生长激素、性激素,比较常见的是泌乳素腺瘤、除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肿瘤。垂体瘤可以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非功能性垂体瘤。
垂体瘤属于良性肿瘤,在发病的早期并没有症状,随着疾病病程的推进,会出现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导致四肢的肥大,影响脑部的神经,如视神经等。在临床上垂体瘤可以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非功能性垂体瘤,其中功能性垂体瘤身体激素的分泌,造成相应的病症。垂体瘤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垂体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手术,因此,建议选择正规医院的正规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尽可能的降低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避免因为手术带来脑部和神经系统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