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抽搐但是不疼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3-09-05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脚底抽搐但是不疼可能和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维生素D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高血压、慢性肾衰竭等因素有关,根据引起原因进行治疗。

1、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如果周围环境温度出现了降低的情况,有可能刺激血管收缩,脚底肌肉容易痉挛、抽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只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可以适当对脚进行热敷处理。

2、维生素D代谢障碍:慢性腹泻、维生素D缺乏等因素均可引起肠道吸收障碍,当机体内的维生素D较低时可造成钙吸收量减少,从而出现脚底抽筋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能和自身免疫、遗传、手术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可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血钙浓度降低,从而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容易出现手足抽搐的情况,还可伴随头晕、头痛、失眠等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活性维生素D3、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动脉压持续升高,和遗传、饮食、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此以往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肌肉失养,血液代谢废物难以排出,从而引起脚底抽筋,患者常伴随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慢性肾衰竭:常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疾病,疾病可导致骨骼对甲状旁腺的敏感性降低,成骨细胞含量有所增加,也有可能会出现脚底抽搐的情况,患者还可能会有少尿、无尿、夜尿增多、房颤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骨化三醇胶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必要时可采取血液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方法。

出现脚底抽搐情况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帮助缓解,如果症状持续不消失,应尽快就医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