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和遗传因素、化学因素、病毒感染、辐射、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适的处理措施,比如改善饮食、口服药物、铁剂注射、输血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一、原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其子女发病的机率会高于普通人,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化学因素:长时间接触化学毒物或者服用抗生素以及抗肿瘤的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化学毒品和药物的副作用对血红蛋白再生造成影响。
3、病毒感染:比如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等,长期的病毒感染会抑制骨髓细胞分裂,干扰骨髓细胞生成,从而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4、辐射:长期接触X线,或者正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会影响骨髓细胞的生成,导致造血干细胞减少,也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诱发因素之一。
5、免疫异常:可能继发于各种免疫系统损伤的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造血干细胞,引起血红蛋白再生障碍。
二、治疗
1、改善饮食:改掉挑食的不良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含高蛋白以及含铁的食物。
2、口服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以纠正病因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补铁剂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对症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硫右旋糖酐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
3、铁剂注射:如果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铁剂注射,比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等。
4、输血治疗:有部分患者血液系统循环失调,导致血液合成能力不足,可能医生会建议直接输血,目的是减轻贫血的症状。需要遵医嘱控制好输血的剂量,并且要找到合适的血型。
5、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先天性骨髓造血衰竭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造血功能失调的问题。
平时饮食要多吃含铁的食物,一旦身体出现不良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