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11-30
仇波 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脑干出血是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护理病人时应该注意给病人勤翻身、多扣背、注意伤口卫生、勤更换敷料、疏通患者心理等,出现异常情况后可以通过颅脑CT、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脑脊液检查、心电图等方法诊断,此时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后续治疗。

一、护理

1、勤翻身:在护理脑干出血的病人时,给病人勤翻身可以帮助机体血循环速度加快,对刺激运动神经修复有一定好处。

2、多扣背:脑干出血的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卧床,多扣背可以帮助患者气道中的分泌物排出,避免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现象。

3、注意伤口卫生:患者如果做了手术,在恢复期间应该要注意其伤口的卫生情况,避免微生物感染后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影响伤口正常生长。

4、勤更换敷料:手术后伤口处会有渗液流出,勤更换敷料可以减少细菌感染,对伤口恢复有帮助。

5、疏通患者心理:大部分的患者由于机体功能的变化,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此时家人应该适当的疏通患者心理,多和患者聊天以减少负面情绪,从而减少不良影响。

二、诊断

1、颅脑CT:是脑干出血患者首选的检查项目,通过CT成像能够明确脑干出血的位置以及范围。

2、血常规检查:脑干出血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因为血液流动异常会有明显的血白细胞反应性增多现象。

3、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是用来评估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凝血时间延长容易增加脑干出血的风险。

4、脑脊液检查:通过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以明确判断出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可以帮助制定后续具体治疗方案。

5、心电图:通过心电图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已经引发心-脑综合征。

患者在恢复期间应该注意适当的进行功能锻炼、避免熬夜等,对促进病情恢复有好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