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舌苔白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描述:舌苔白的原因有哪些?
舌苔白可能由消化不良、胃火大、体内寒湿、脾阳虚、外感风寒等引起。药物治疗需谨慎,身体出现不适时,应首先寻求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用药。1.消化不良:食物积滞肠胃,影响脾胃功能,可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可用保和丸、健胃消食片调理。2.胃火大:胃中火热炽盛,常有口气,可服清胃黄连丸、藿香清胃胶囊。3.体内寒湿:寒湿困阻中焦,阻碍脾胃运化,可通过艾灸、拔罐改善,药物可选参苓白术散。4.脾阳虚:阳气不足,运化无力,可伴有怕冷、腹泻,可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5.外感风寒:寒邪侵袭体表,影响脾胃,常有怕冷、头痛等,可服风寒感冒颗粒。舌苔白的原因较多,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
2018-12-20 10:39:34表现一:舌苔白而且薄:这是正常的舌苔。如果孩子犯病了,则是疾病初起。我们经常可以在孩子刚患上“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急性支气管炎”时,可以看到这样的薄白苔。表现二:舌苔白而厚腻:提示湿气较重。孩子这时往往会因为内部湿气所困,而导致食欲不振。解决之道:家长在这时候应该给孩子禁食面食、豆制品一段时间。因为面食、豆类制品可能引发气滞于体内。油腻的食物也在禁忌之列。可以给孩子服少量的藿香正气水,或用藿香3克,薏苡仁30克,共煮汤给宝宝当开水服。黄舌苔表现一:如果舌苔由“白”转“黄”,提示孩子体内火气较旺,邪郁生热。解决之道:稍稍给孩子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饮品即可,如王老吉、车前草茶、菊花茶等。伴有发热者,可加入生石膏。高热者,要请儿科大夫诊治。表现二:如果舌苔黄而且厚腻,那么提示孩子湿热都很重。此时,孩子大多有口臭、烦躁、厌食、大便特别臭秽、尿黄等表现。解决之道:需要让孩子服用一段时期的清热利湿的中药。“地图舌”舌面上舌苔厚薄不均,有些地方可见舌质,而有些地方斑剥不齐,形似地图,俗称“地图舌”。“地图舌”一般有两种情况:表现一:“先天性”,孩子表现为食欲正常,这常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表现二:“非先天性”,孩子呈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头发稀少发黄等症状。解决之道:可考虑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患有疳积的可能。应带孩子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观舌以窥全身”。舌诊只是诊病的初步推断。临床上,要与其他方法共同参照,才能正确诊断病情。人体内部的变化,比如气血是盛还是衰,脏腑是虚还是实,都可以通过舌象反映出来。只要家长经常留心,宝宝的健康自然能够得到保证。
2016-05-24 23:06:02健康宝宝的舌头一般是粉红柔嫩、光滑清洁的,因此,对家长来讲,舌苔藉以观察孩子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白舌苔表现一:舌苔白而且薄:这是正常的舌苔。如果孩子犯病了,则是疾病初起。我们经常可以在孩子刚患上“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急性支气管炎”时,可以看到这样的薄白苔。表现二:舌苔白而厚腻: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你家宝宝现在舌苔白且厚,还有口气是上火症状的表现。家长可以给孩子服用三公仔小儿七星茶,适合0~6岁儿童。主要用于宝宝上火所引起的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烦躁易惊,夜寐不安等。纯中药成分,药性温和,其成分中的山楂、稻芽消食健脾、帮助消化,防止宝宝食积发热;薏苡仁清热利湿,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热从便出。而且它不是单一清火,也能对宝宝肠道、脾胃起综合调理功效,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饮食上应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白萝卜、西红柿、藕粉、绿豆或薏仁煮粥,水果可选用山楂、梨等。另外,要多喝白开水。
2016-05-24 23:13:02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016-05-24 23:21:03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2016-05-24 23:28:03可能是脾虚造成的,脾虚证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因为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证。临床表现:精神疲倦、少气懒言、疲乏无力,食后困倦、食欲不振,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稀;舌体胖或有齿印,脉虚弱。用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2016-05-24 23:35:03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