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如何治疗?

2013-04-10 14:15:06

问题描述:女来自 三个月小孩在出生一周左右发现额眉处有一点红印,不突出,像是蚊子咬了,但慢慢的就长红了一些,小孩到三个月时颜色更深一点,略突出一点,直径为0.5厘米.按可褪色。应该是草莓状血管瘤!曾经的去医院医生让观察,没有做任何治疗想如何可以治好,且不留疤痕

医生回答(2)
刘万里 主治医师日照市中医医院

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毛细血管瘤:为表浅的毛细血管扩张,曲折,迂回而成.多见于婴儿,大多数为女性.出生时即可发现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长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毛细血管瘤的增大速度常比婴儿发育更快.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可用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也可用X线照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它的形态和质地均象海绵,故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而境界清楚.治疗应及早施行血管切除术.小的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在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婴儿的部分组织中常保留有胚胎性血管组织,这些组织错构瘤样生长即形成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它仍有正常的组织结构,但血管瘤的数量,分布与形态和正常有别.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描述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的聚集.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深部及颌骨内的学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常见种类◎橙色斑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毛细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同位素敷贴等方法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切除.◎蔓状血管瘤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诊断血管或脉管畸形的诊断并不困难,位置较深的血管瘤或脉管畸形应行体位移动实验和穿刺来确定.1.瘤体外观特征(葡萄酒斑状或杨梅状等).2.压之褪色或缩小.3.体位元试验阳性,扪诊及静脉石,穿刺抽出凝全血(海绵型),扪有搏动感,听诊吹风样杂音,压闭供血动脉及杂音消失(蔓状型).4.血管造影示瘤区造影剂浓聚或血管畸形.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治疗方案血管或脉管畸形的治疗应根据病损类型,位置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壳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应行观察,如发展迅速时,也及时给予一定的干预治疗.基本常识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体胚胎期血管网增生而形成,出生时即有,血管瘤较小时可无症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长在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响容貌.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的可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学认为血管瘤是由于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治法:凉血行瘀,祛火滋阴.血管瘤宜早期治疗,治疗越早,疗效及预后越好.相关资料体表血管瘤1,影响美观:体表血管瘤可发生于人体表面各部位,但以颌面,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多为常见,因其颜色多为红,黑,青且形状不规则或外凸,或曲张,或蜿蜒等,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2,受外力撞击,压迫影响,引起大出血致使血流不止.3,破坏周围的组织,引起畸形,影响功能.4,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异常.5,瘤体发生溃疡.6,肢体严重畸形.7,遗传给下一代.内血管瘤肝内血管瘤实际上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其含纤维的多少,可分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本病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单发,也可多发,左右肝时均可发生,肿瘤大小不一,小者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大者可重达20余公斤,本病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之久.主要危害有:1,当肿瘤逐渐增大或压迫胃肠时,引起上腹部不适,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内脾胃等正常器官发生变形,破坏其功能形态.2,位于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3,可转变恶性血管瘤.4,肝区疼痛和心理压力.如确证为草莓状血管瘤,建议继续观察,因为3月龄婴儿身体处于高速发育期,不适宜做血管瘤手术 。

2013-04-10 14:39:06
薛祖洋 医师冠县人民医院

婴儿血管瘤生长迅速,或累及重要器官,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倾向,可服强的松。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治疗血管瘤应考虑血管瘤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可考虑暂时观察,有少数病员能自行消失,如生长迅速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应用。婴儿或儿童的血管壁内皮细胞仍处于胚胎状态,对激素治疗较敏感。对婴幼儿生长迅速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试用强的松龙行瘤腔注射,或口服强的松,有时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或明显缩小。

2013-04-16 03:29:5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