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病因学说

2009-10-23 10:59:42

问题描述:中医的病因学说

医生回答(1)
董增胜 主治医师日照市中医医院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发病邪气与正气交战,决定发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又称为“正邪分争”。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指人体的自我修复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等。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体质、情志、地域、气候等,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病机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病理”。   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内生五邪,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

2009-10-23 12:12:09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