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2015-12-11 15:50:47

问题描述:外婆的情绪很不好,所以就带了她上了医院就诊,医生说这是心率过快引起的,还开了几处药,说要持续吃着,不要间断,另外就是要好好让外婆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多陪陪她,散散步之类的。请问窦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的方法?

医生回答(6)
李博维 主治医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患者好,窦性心律失常有很多种,您说的这种应该是属于窦性心动过速,这种情况对于老年人也是常有发生的,主要是通过控制心率的药物来改善情况。建议您继续服用在医院开的药物,另外因为老人家情绪不太好,可以检查一下是否存在甲亢的情况,因为甲亢本身也会引起心动过速。网上咨询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如有疑问,建议到医院就诊。

2018-11-22 14:33:42
张建国 医师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药物增加心率的方法治疗。对由心脏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治疗应针对病因,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密切观察病情。双结病变、慢快综合征以及有明显脑血供不足症状如:近乎昏厥或昏厥的患者宜安置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房室顺序按需起搏器较VVI更符合生理要求。

2015-12-11 17:43:34
申兰阔 医师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你好,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增加心率的方法治疗。对由心脏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2015-12-11 18:38:48
贺涛 主治医师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2015-12-11 19:36:58
尹君 医师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你好,预防心律失常生活中就要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要有适量的运动,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练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2015-12-11 21:37:05
邢学法 主治医师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种类型:(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④PR间期大于0.12秒。(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④PR间期大于0.12秒。(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临床表现: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诊断依据: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治疗原则: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4.原发病治疗。5.对症、支持治疗。用药原则: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辅助检查: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疗效评价: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2015-12-12 04:38:58

展开全部内容